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为让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稿源:  | 2006-06-02 14:35:09

  中国宁波网讯 奉化布龙、北仑造趺、宁海平调……散布在我市各地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近日,我市公布了6所学校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基地,它们将推动我市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这6个基地的授牌仪式将于6月10日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在中山广场举行。

  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包括:“造趺”艺术传承基地———北仑区柴桥街道穿山小学;“农民画”艺术传承基地———象山县茅洋乡茅洋学校;“八盏马灯”民间舞蹈传承基地———鄞州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奉化布龙”传承基地———奉化市奉港中学;“木偶摔跤、犴舞、腰鼓”传承基地———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民间剪纸”传承基地———慈溪市横河镇中心小学。

  刚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奉化布龙”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的传统套路多达40余个,所有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达到“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境地,为一般龙舞所罕见。其中有的套路已被用作国家体育舞龙比赛的规定动作,广为大江南北龙舞所移植。1990年,奉化布龙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作为“奉化布龙”的传承基地,奉化市奉港中学于2002年9月组建了舞龙队,精心挑选了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学生。2005年,该校又特招了7名骨干队员到高一年级读书。如今该校已经培养了25名选手,并多次在全国、省、市的舞龙比赛中获奖。学校的指导老师、国家级舞龙舞狮裁判王基明一说起自己的学生,就忍不住夸上几句:“很多学生的水平已经超过我了。”

  其他5个传承基地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也各有特色。比如,慈溪横河镇中心小学编写了剪纸的教材,使全校1528名学生都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师生多次参加各类现场表演,作品也屡屡在比赛中获奖;北仑区柴桥街道茅山学校培养了40名“造趺”学员,并对传统的“造趺”进行了创新,在原有5对的基础上,又发展了5对“造趺”。(周丽珍)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