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王量迪孙建军姜蓉瑛
众志成城闯天下
在江阴驶往南通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沿途兜揽生意,不时还有一些尚未开镰的麦区收割机加入这一队伍。而此时,来自象山的“半岛麦客”,却早已驾着35台联合收割机在这一带的麦田连干了数天。
对此,一位来自安徽宣城的“麦客”叹息:“人家犹如一支正规军,咱没法比!”
原来,“半岛麦客”是以象山高塘岛乡的农机手为主组成的。早在1998年,该乡的12台联合收割机就到江苏海安杨庄村进行第一次作业,打响了象山跨区作业的第一战。去年年初,已经拥有24台联合收割机的高塘岛乡农机手,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机化服务组织———象山半岛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作业时,合作社采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核算、优势互补的办法,引导各位社员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跨区作业市场,彻底打破了“麦客”孤军作业的不利局面。合作社既有大批经济实用的国产小型机,又有“洋马”、“久保田”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进口机,高低配置齐全,什么样的活儿都敢揽。
人人都是多面手
拥有3000余亩麦田的南通市角斜镇范堑村,已是“半岛麦客”连续经营了8年的一个根据地。
当我们来到机声隆隆的田头时,发现一台象山联合收割机,因出现故障趴在田里不能动弹。“小毛病,换个零件就好!”一位正在自己动手修理的“半岛麦客”自信地说。果然,修理仅花了10多分钟时间。
我们在现场了解到,为切实提高“半岛麦客”的素质,象山县农机部门曾多次组织农机手赴台州、湖州等地的生产厂家进行联合收割机维修、操作等相关技术的培训,使广大农机手真正懂原理、会操作,懂技术、会维修。
合作社理事长陈华福告诉我们,出门在外,一旦联合收割机发生故障,自己动手修理既省时又省钱。若是碰到难题,大伙都是行家,商量一下也能及时帮助解决
“娘家人”送上作业法宝
在农机跨区作业这一圈子内,许多人知道“半岛麦客”人人都有一张作业联络图,里面汇集了全国各省小麦水稻跨区作业信息、宜机械收割的面积、机收价格、联系电话等一系列实用信息。原来,这张令各路“麦客”羡慕不已的联络图,是象山农机部门动用各方力量,花费大量时间,为跨区作业机手专门量身定制的。
“这是‘娘家人’送给我们的又一‘新武器’。”陈华福拿着一个形如电视遥控器的面积测量仪说,以前测量麦田面积都是凭经验估算,出入较大,常常还会引发争执,有了这个‘新武器’,就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而且准确,双方都不吃亏。
“半岛麦客”自5月12日踏上跨区作业征程以来,由南向北一路割得非常顺畅。据陈华福估算,到本月中旬跨区作业结束,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