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今日视点
平调“耍牙”要上京啦
稿源:  | 2006-06-07 09:33:04

  平调耍牙可与川剧变脸媲美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王路)继本报6月3日头版刊登《宁波“四宝”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传喜讯:宁海平调将代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京,参加文化遗产日会演。届时,宁海平调现存的老艺人将悉数上京,参加表演。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流行于旧台州府属三门、宁海、天台、象山一带,因其长期和宁昆合班,受昆曲影响,音调较为婉约平柔,故取名平调。平调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宁海方言,所以又称为“宁海本地班”。前不久,宁海平调与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波朱金漆木雕等一起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宁海平调是应文化部邀请上京参加我国首届文化遗产日活动的,据了解,晋京演出的只有13个剧目,浙江省只有宁海平调代表全省参演,演出时间为8分钟。届时,宁海平调将于6月8日、9日晚上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各演一场,10日晚中央电视台三套7时30分播放实况录像。

  据了解,此次晋京演出宁海方面邀请了硕果仅存的宁海平调老艺人“出山”,他们分别是陈涛(作曲、乐队大鼓)、王灵火(乐队唢呐)、严再望(唢呐)、王燕燕(铜锣)、柳梅成(乐队主板)和叶全民(平调耍牙第3代传人)。其中“耍牙”是平调的“变口”技艺,是宁海平调中的一项绝活,可与川剧中的变脸相媲美。此技传承已有近百年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杨先达以后,相继为刘兴官、叶全民、王万里、蒋海东、王春鸯、薛巧萍等继承、发扬,至今已历6代。其中,王万里耍牙时将传统的六颗獠牙发展到八颗,王春鸯又将八颗发展到十颗(鼻中再插2颗)。据悉,上京演出的剧目是新排演的平调新剧《见判》。

【编辑: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