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子女来到病房看望他们的父亲。记者江涛摄
10年前,余姚的韩华和弟弟韩冬突遭不幸,父亲患肺癌去世,撇下当时只有10来岁的姐弟俩和双目失明的母亲。在当地敬老院工作的张挺仙获悉之后,向姐弟俩伸出援手,将他们抚养成人。不幸的是,今年4月,67岁的张挺仙患了绝症,姐弟俩和另一名被张挺仙养大的孤儿小周轮番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昨天上午,记者赶往李惠利医院,记录了10来年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特殊家庭感动病友
昨天是星期六,还在上高中的韩冬一早就从余姚赶到宁波与姐姐会合,前往李惠利医院看望他们的父亲。两人商量好,到时候一定要坚强些,避免把悲伤的情绪传染给父亲。姐弟俩刚走进病房,靠在病床上的张挺仙老人就用力地撑了两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韩华疾步靠近床前,抓住老人浮肿的双手,还没开始说话,老人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韩华急忙拿来纸巾,小心翼翼地替老人擦掉眼泪。弟弟韩冬则站在老人的脚边,双手不停地替父亲搓揉着双脚。几分钟后,小周也手捧鲜花赶了过来。3名年轻人将老人扶起来坐在床上,有的帮他擦背,有的帮他洗脸,有的则帮他揉着手脚。得知3个年轻人都并非老人的亲生子女,病房里的病友们都为之动容。
无助姐弟有了新家
1997年,韩华的父亲因肺癌去世,留下14岁的她和10岁的弟弟,还有双目失明的母亲,一家人顿时陷入绝望之中。张挺仙老人获知此事后登门看望。当他看见韩华一家家徒四壁,两个孩子又还那么小时,当即决定将他们一家人接到镇里的敬老院。“那天晚上到敬老院时,天已经黑了。父亲早就给我们做好了晚餐,还特地加了3份猪肉。从父亲生病住院的那一天起,我们几乎就没有闻到过肉味。看着那香喷喷的饭菜,我们立即就有了回家的感觉。”看着姐弟俩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晚餐,张老伯一阵心酸,“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可以在此安心地住下来,好好读书。我会想法让你们一直读下去,直到你们参加工作能自食其力为止。”几天之后,韩华才知道,敬老院里除了他们一家人和几十名老人外,还有一个比他们身世更为悲惨的孤儿小周。也就从那天开始,他们亲切地称张挺仙为爸爸。
悉心抚养3名儿女
虽然张挺仙自己有两个孩子,但他对3个孤儿视如己出。从孩子们搬到敬老院的那一天起,张挺仙就承担起他们生活和读书的全部费用。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小周突发胆结石,痛得大哭大叫。老人顾不上凛冽的寒风,骑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将小周送到镇卫生院。整整一个晚上,老人没有合过眼,陪在病床边。
在照顾好他们3人生活的同时,张挺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非常关心。韩华上初中那阵子,学生之间流行交笔友,韩华也不例外。张挺仙得知韩华与临近村的一名笔友交往甚密后,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跑了两个多小时,找到那名笔友询问情况。韩华得知此事,为父亲的这种关爱之情深深震动,从那以后读书用功多了。
孝顺儿女难忘恩情
如今韩华和小周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小周在一家企业上班,目前已结婚成家,韩华也在数码广场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她们的工资不高,但她们知道,能有今天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从她们懂事的那一天起就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2004年,韩华第一次拿到工资的当天,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了整个月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一大堆营养品。那天下午,当她坐车回家时,天已经快黑了。看着女儿回来,老人忙着杀鸡煮鱼,折腾了1个多小时为她做好了丰盛的晚餐。吃罢晚饭,老人开始责备她,“你不应该如此浪费,我们这里吃的用的全都那么丰富,不用你操心。以后一定要节约点,将来你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爸爸,这只是我的心意,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父女俩各持己见,几乎聊了一个通宵。从那以后,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韩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去看望父亲。
韩华的弟弟韩冬虽然年纪还小,但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对张挺仙孝顺有加。当两个姐姐相继离开了老人身边之后,他就成了老人身边最亲近的人。从2004年开始,张挺仙就时常感到腰酸背痛。也就从那时开始,冬冬成了父亲的专职“按摩师”。每天放学回家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冬冬就帮父亲捶背。两年多来,只要冬冬在家,这份“家庭作业”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看着如此孝顺的儿子,老人也备感欣慰。
小周结婚成家后,得知其身世的丈夫也被张挺仙的行为深深感动,将老人视同自己的岳父。除了逢年过节外,他们几乎每隔一个星期都要一起回家去看望老人,陪他聊天。
从张挺仙住院的那一天起,韩华和小周每隔两天就要到医院去看望一趟,陪他一起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快乐,鼓励老人与病魔抗争。看到老人被病魔折磨得疼痛难忍,韩华紧紧抓住父亲的双手,“如果我能替你分担点疼痛那有多好。”听着女儿如此体贴的话,张挺仙露出了微笑,“你们这么懂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