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家长填志愿下笔千钧重
稿源:  | 2006-06-19 08:30:21

家长在为考生填表。记者王增芳摄

  中国宁波网讯 “什么时候还有高校招生咨询会?”自今年高考结束以来,不断有考生家长向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咨询有关志愿填报的信息。记者在前日宁大举行的我市首场高校填报志愿咨询会上看到,至少有过半数以上的咨询者都是家长。有多位家长向记者诉苦:“为让孩子能上理想的大学,为填报合适的志愿,自己的精神几乎崩溃了!”“高考考学生,填报志愿考家长”已成了一个让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八旬老人为孙子咨询

  一位年过八旬、满头银发的老人,在3万多人的咨询大军中挤了几处后,看上去已有些累。今年老人的孙子参加了高考,听说有这么一场咨询会,老人就动员孙子一起来,但孙子死活不肯来。于是,老人早晨6时一过,就从位于联丰的家中出发,然后从南站转车去宁大。他是到宁大的第一个咨询者。当时130多所高校中只有宁大的摊位已开始在布置,其余高校还没有人来设摊。

  “填志愿难啊!”老人说,“孩子的妈妈早就去世,父亲忙于生计,主要靠爷爷奶奶把他拉扯大。现在最希望他能上一所好大学,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可是像我这样早已退休在家的老人,信息非常闭塞,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我已经好多天睡不着了。”

  亲戚也来帮填报志愿

  一位30岁左右的先生,携着身怀六甲的孕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陪着一位大男孩,旁边还有一位中年男子。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家人。男孩今年参加高考。爷爷和爸爸、叔叔和婶婶都来参加咨询会,帮助出主意填报高考志愿。

  “小孩哪里会知道自己应该报什么?如果我们大人不帮助出主意,怎么行?”尽管看上去男孩也蛮有主见的,但大人们还是很不放心。“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他好。”孩子的爸爸说,“我们已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但还是不放心,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上大学又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我们要为他把舵。”

  半年前就着手准备

  林先生在奉化城区一家不错的单位工作,大学学历。女儿在奉化中学读书,平时成绩不错。林先生的目标就是让女儿考上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高考估分640多分,这个成绩好像并不理想。”林先生说,“如果再高出20分,挑学校就好挑了。”

  为了帮助女儿选报一所理想的高校,林先生早在半年前就着手准备了。他从网上查到每一所备选高校的招生办电话,并记录下来。从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招收各专业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到今年的招生要求(一、二志愿级差,专业级差,是否招收第二志愿,语种要求,身体要求等等),从学校的专业特点到培养特色(哪些重点学科,是否有设实验班、强化班、本硕连读班),他都熟记在心。

  高考结束后,他又根据女儿的估分情况,重新列出不同的备选高校。到宁大咨询会现场,目的是与备选高校的招生人员面对面地弄清一些情况,以便正式填报时更加心中有底,希望最终能够如愿以偿。

  母女俩分头行动

  “我孩子今天去杭州参加香港大学的面试了。真希望她有好运,能如愿以偿。”张女士当天一大早送走女儿后,就急忙赶到宁大咨询点,她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当记者告诉她高考成绩揭晓后还有一场时,张女士立即表示一定再去参加。

  “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选热门高校,面临的竞争会很激烈,选冷门高校让孩子去读4年,又觉得不甘心。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填?只有做过高考生的家长,才会真正体会到填报志愿有多难!一个考生能不能上理想的大学,对整个社会来说,也许并不重要,因为你不去上,自然会有人去上,高校不会因为少了你一个人而完不成招生计划。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代表着百分之百的希望。”

  也许,现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承载着的家庭希望,正是数以万计的家长投身到这场艰难选择的根本原因。记者毛信意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