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饭时分,朗霞街道影剧院经理牛其苗和往常一样,跟他的助手老电影放映队员曹维员一起,用那辆久经考验的电瓶三轮车把放映机、片子、扩音器、喇叭、幕布等运送到朗霞街道新新村的八字桥自然村,然后把幕布悬挂在事先树好的两根高高的竹竿之间。
在满天晚霞中,幕布向着天际高高地升起,仿佛撑满了风的船帆,每当这个时候,牛经理都感觉自己像一个乘风破浪的船长,因为他知道,每次等他吃好了晚饭回来,这片开阔地上就会坐满了乘他船的“船客”,这旁边就是有着500多名外来工的新丰轴承有限公司。牛经理和他“两个人的电影队”所到的地方会变成一个欢腾的海洋,人们像欢迎海洋上勇敢的水手一样欢迎他们。因为他的电影队为人们送来了一个稀罕的节日——“姚北工业新区新姚北人电影节”。
姚北工业新区有三万多外来务工者,他们分布在朗霞街道13个行政村的48个自然村。过去牛其苗经常在夜里放完电影回家时,看到外来工三五成群地挤在马路旁的卡拉OK摊或台球桌前找乐子,他就想到了有一天能在他们眼前拉起银幕,让他们也感受感受大银幕下的快乐。
今年4月,牛其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朗霞街道新来的宣传委员周姚平。朗霞街道有关领导听了周姚平的汇报后大力支持:“宁波市正在搞万场电影千台戏进农村活动,我市也在着力建设文化大市。我们的100场电影进农村、进企业是件丰富外来工文化生活的大好事。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2131工程’要求每个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新区眼下正在轰轰烈烈搞开发,外来工是姚北工业新区建设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外来工的文化生活太需要我们关心了。”
朗霞街道和街道影剧院联系了街道的8家企业赞助,在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支持下,启动了“百场电影进农村、进企业”活动。6月8日,朗霞街道举行了百场电影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开幕式,9日,首届“姚北工业新区新姚北人电影节”便在龙王堂村拉开了大幕。
为了外来工们在家门口看上免费电影,牛经理可是费了牛劲。就在龙王堂村放映《功夫》的第一天,刚搭好架子挂上幕布,老天就不客气地下起了倾盆大雨,害得他和老曹只好收摊。那天,骑了辆旧摩托车的牛其苗未带雨具,骑一程,躲一会儿,回到家人就像刚爬上岸的“水牛”。
牛经理根本不顾老天给他的“下马威”,6月10日第一场放映的照旧是外来工“点映”率最高的大片《功夫》。龙王堂村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赴一场不花钱的电影之约,他们中百分之八十是整天呆在出租房里,没有娱乐、缺少文化活动,甚至连电视都看不到的外来工。
牛经理的周围很快有了一批“追影族”,他们看完电影,总要打听好第二天在哪里放映。电影放到哪个村,这些人就跟到那个村,最远的居然领着孩子跟踪二十多公里,而且三个月来场场不落。这让牛经理想起过去自己也是电影迷,32年前,曹维员用担子挑着放映机和片子到各村放映,《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牛其苗不知道跟着老曹看了多少遍。那时候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光荣的电影放映员。
1990年元旦,牛其苗到朗霞镇文化站下属的影剧院当了放映员,1996年影剧院改制后有13名放映员,到2003年只剩下他和老曹两个人了。朗霞影剧院电影队是有着光荣历史的电影队,1982年还获得过全国农村科教片放映先进单位称号。好传统还是要传下去,虽然电影市场低迷,但他和老曹凭着一份割舍不了的电影缘,合伙把电影队承包下来。
放电影很辛苦,每次都要先清理好场地,在地上挖两个洞,把竹竿插上去,再把幕布升起来。有好几次,放映机刚好挨着厕所和垃圾箱,天气炎热,气味难闻不说,还要忍受蚊叮蝇咬,一场电影放下来,满身都像浇了米汤似的粘粘乎乎,在这种情况下中暑是常有的事。
到目前为止,牛经理和他“两个人的电影队”已经进农村、企业放映电影56场,除了台风和暴雨天气外,电影队每天都在各自然村外来工聚集的场所巡回放映,除了放映国内外大片、抗战影片以外,电影队还针对外来工需要,在正片放映前加映《进城打工与维权》、《农村道路交通常识》、《农村触电急救》以及禁赌和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科教片和宣传片,很受外来工和当地农民欢迎。
牛经理的牛劲有多大决心就有多大:“只要有人喜欢看,我们的电影就会一场接一场地放到100场,每年一届的‘姚北工业新区新姚北人电影节’也会一届一届地把电影送进农村,送到企业。”(古丽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