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朱东通讯员雷志强)7月7日,我区生活垃圾“区处理”第三阶段试运作工作结束,在“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的引领下,我区垃圾处理已逐步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十五”期间,我区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由各镇乡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共建大型垃圾填埋场17座、中转站450座,配置清运车辆275辆,日均清理垃圾1000余吨,50%以上的行政村开始推行垃圾袋(桶)装化,实现了垃圾收集无暴露、装运无散落,垃圾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5%以上。但是,这些垃圾填埋场多为裸露掩埋,无害化处理水平低,且无防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二次污染。
为加快“新鄞州工程”建设步伐,今年起,我区开始全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这种处理模式的前三条都不是问题,因为我区各镇乡已有相当的基础和实践经验,关键在于终端,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高标准的填埋场来处理全区所有垃圾。”环卫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个终端终于在洞桥镇开始了试运作,那就是野猫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总投资达1.5亿元,总容量为647万立方米,设计日垃圾处理能力为800吨,最高处理能力为1600吨。填埋场采用国内目前最高规格的韩国进口双层主防渗膜,共5层,同时还对运行后产生的废水、污水、噪声、废气等采取了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其中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据填埋场负责人毛先生介绍,这样规格标准的填埋场在我省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内也只有广州有一座同类标准的填埋场。更关键的是,填埋场采用BOT模式,由投资方进行建设和运营,由城管部门进行监管,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政府项目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运营和管理的模式。监管和运营分开,大大加强了监管力度。
据了解,随着野猫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正式运作,我区原有的17座填埋场将被全部关停。为防止运输途中出现滴、撒、漏现象,我区还将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升级改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垃圾量的上升,我区将加快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全区环境整治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