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宁波两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变革之道
稿源: 都市快报  | 2006-07-12 12:12:20

  中国宁波网讯 大剧院:音乐剧话剧儿童剧票价一般20到40元

  游泳馆:开张近2年,42万人去那里健身

  作为宁波市八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宁波大剧院和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早已被宁波人所熟知。

  有人如此评价:和以往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不同,它们建成后不再花政府一分钱,除了自身收益见效,也为公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铁杆歌迷终于不再喊“辛苦”

  家门口就可看最棒的歌舞剧

  宁波演武小区的音乐教师老黄,人称“歌”迷,这个称号,不是说他喜欢追星,而是对歌舞剧情有独钟。只要能看一场好的演出,吃什么苦都愿意。

  他说,以前大牌的演出团体很少来宁波,自己就跑到上海去看百老汇名剧《猫》,花半个月薪水,坐火车,排很长的队,才买到一张靠前的票子。一坐进剧院,所有的辛苦都抛在了脑后,看完演出,好长一段时间都回不过神来。

  而现在,看演出,他提到的,没有辛苦,只有享受,由于宁波大剧院的建成,很多世界各地的高端演出团体,接连来到宁波,自己打个的士,或托朋友排个队,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票子。

  《音乐之声》《红色娘子军》……说起这些让人看得酣畅淋漓的演出,老黄禁不住哼唱起来。

  老黄是宁波大剧院的热心观众之一。在宁波,有一个庞大的高雅艺术爱好群体,而他们几乎都把宁波大剧院当成了每月必到的场所之一。

  演出市场是演一场亏一场

  这句话被宁波大剧院打破

  陈建方,圆脸,思考问题时喜欢用右手托着下巴。

  这个看到每一个员工都会主动点头打招呼的公司老总,每天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演出的票子卖出去。

  2001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的宁波市大剧院被列为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并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市场化公司运作。

  在宁波的文艺演出市场有一句俗语,“演出市场是演一场亏一场”。

  宁波大剧院的建成,打破了这句俗语。

  让陈建方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第一次引进的舞剧《霸王别姬》。

  “这场由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表演的历史名剧在宁波反响非常强烈。”陈建方说,800名观众的到场,将陈建方的顾虑彻底打消。“场内观众给出了长时间的掌声。”陈建方明白,在宁波,高雅艺术还是有它的市场的。

  从专业培训班到马友友独奏会

  多管齐下让大剧院焕发出青春

  于是,陈建方的一系列举措逐步推出,用剧务活动配套用房,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大剧院艺术培训中心,推出一系列专业培训班,拥有省级舞蹈、声乐等专业考级点;与民企合作推出演艺剧场,开出大众娱乐性剧场,做到一天一场。

  甚至可以花一年时间准备,邀请美籍世界大提琴大师马友友在剧院举办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我们引进的一些音乐剧、话剧以及儿童剧,票价基本上保持在20至40元间,这让大多数市民都能够看到这些文化产品,这也是我们改革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去年一年,我们用承揽会议、企业庆典演出等活动50多场,创收260万。”陈建方说。

  从剧院开业到现在的2年间,公司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通过主动进行多种经营模式积极创收,有望在明年达到收支平衡。让陈建方更有自豪感的一点,是他看到了对宁波演出市场的信心。

  一次巧遇促成的健身中心

  为市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是省内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单体体育健身场馆之一。它的建成,缘于一次巧遇。

  莫坚波,这位曾经多年从事宾馆管理的经理人,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美国西格集团总裁夏善行。作为身在海外的宁波人,他一直想为家乡投资兴建项目。而既有管理经验又对体育有着极大兴趣的莫坚波,觉得机会来了。

  多次接触后,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开始了对健身中心的管理权投标。当时宁波市体育局明确提出将对场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

  “既然政府看中了我们,我们的管理就要够专业,够水准。”得到标书后,在莫坚波眼里只有专业两字。

  开馆之后,莫坚波发展了多个经营项目,而且开办多种健身项目的培训。

  健身中心在营利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实质的好处:全年向社会开放(至少330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0-16小时;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对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和体育比赛无偿提供场地和相应服务。

  “坚持公共场馆的公益性,接受政府监管。”莫坚波说,这是健身中心与其他营业性体育场馆的根本区别,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优化目标。

  数字:

  宁波大剧院:2005年完成自主性商业性演出85场,其中传统戏剧29场;芭蕾、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话剧、原创舞剧28场;精品儿童剧17场;综艺性歌舞晚会11场。

  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2004年下半年试运行期间,共接待来客3万余人次,销售收入326万元;2005年28.2万人次,销售收入960万元;2006年1-6月份,接待来客11万人次,销售收入450万元,预计全年完成1200万元,比去年递增20%以上。

  专家: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改革。宁波在创作实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这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往往出现“建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建好场馆后财政包袱很重,宁波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以及委托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这是符合浙江实情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这也为下一轮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浙江经验。(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研究员)

  (通讯员李可金波记者李军)

【编辑:胡晓云】

宁波两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变革之道

稿源: 都市快报 2006-07-12 12:12:20

  中国宁波网讯 大剧院:音乐剧话剧儿童剧票价一般20到40元

  游泳馆:开张近2年,42万人去那里健身

  作为宁波市八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宁波大剧院和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早已被宁波人所熟知。

  有人如此评价:和以往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不同,它们建成后不再花政府一分钱,除了自身收益见效,也为公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铁杆歌迷终于不再喊“辛苦”

  家门口就可看最棒的歌舞剧

  宁波演武小区的音乐教师老黄,人称“歌”迷,这个称号,不是说他喜欢追星,而是对歌舞剧情有独钟。只要能看一场好的演出,吃什么苦都愿意。

  他说,以前大牌的演出团体很少来宁波,自己就跑到上海去看百老汇名剧《猫》,花半个月薪水,坐火车,排很长的队,才买到一张靠前的票子。一坐进剧院,所有的辛苦都抛在了脑后,看完演出,好长一段时间都回不过神来。

  而现在,看演出,他提到的,没有辛苦,只有享受,由于宁波大剧院的建成,很多世界各地的高端演出团体,接连来到宁波,自己打个的士,或托朋友排个队,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票子。

  《音乐之声》《红色娘子军》……说起这些让人看得酣畅淋漓的演出,老黄禁不住哼唱起来。

  老黄是宁波大剧院的热心观众之一。在宁波,有一个庞大的高雅艺术爱好群体,而他们几乎都把宁波大剧院当成了每月必到的场所之一。

  演出市场是演一场亏一场

  这句话被宁波大剧院打破

  陈建方,圆脸,思考问题时喜欢用右手托着下巴。

  这个看到每一个员工都会主动点头打招呼的公司老总,每天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演出的票子卖出去。

  2001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的宁波市大剧院被列为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并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市场化公司运作。

  在宁波的文艺演出市场有一句俗语,“演出市场是演一场亏一场”。

  宁波大剧院的建成,打破了这句俗语。

  让陈建方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第一次引进的舞剧《霸王别姬》。

  “这场由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表演的历史名剧在宁波反响非常强烈。”陈建方说,800名观众的到场,将陈建方的顾虑彻底打消。“场内观众给出了长时间的掌声。”陈建方明白,在宁波,高雅艺术还是有它的市场的。

  从专业培训班到马友友独奏会

  多管齐下让大剧院焕发出青春

  于是,陈建方的一系列举措逐步推出,用剧务活动配套用房,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大剧院艺术培训中心,推出一系列专业培训班,拥有省级舞蹈、声乐等专业考级点;与民企合作推出演艺剧场,开出大众娱乐性剧场,做到一天一场。

  甚至可以花一年时间准备,邀请美籍世界大提琴大师马友友在剧院举办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我们引进的一些音乐剧、话剧以及儿童剧,票价基本上保持在20至40元间,这让大多数市民都能够看到这些文化产品,这也是我们改革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去年一年,我们用承揽会议、企业庆典演出等活动50多场,创收260万。”陈建方说。

  从剧院开业到现在的2年间,公司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通过主动进行多种经营模式积极创收,有望在明年达到收支平衡。让陈建方更有自豪感的一点,是他看到了对宁波演出市场的信心。

  一次巧遇促成的健身中心

  为市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是省内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单体体育健身场馆之一。它的建成,缘于一次巧遇。

  莫坚波,这位曾经多年从事宾馆管理的经理人,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美国西格集团总裁夏善行。作为身在海外的宁波人,他一直想为家乡投资兴建项目。而既有管理经验又对体育有着极大兴趣的莫坚波,觉得机会来了。

  多次接触后,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开始了对健身中心的管理权投标。当时宁波市体育局明确提出将对场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

  “既然政府看中了我们,我们的管理就要够专业,够水准。”得到标书后,在莫坚波眼里只有专业两字。

  开馆之后,莫坚波发展了多个经营项目,而且开办多种健身项目的培训。

  健身中心在营利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实质的好处:全年向社会开放(至少330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0-16小时;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对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和体育比赛无偿提供场地和相应服务。

  “坚持公共场馆的公益性,接受政府监管。”莫坚波说,这是健身中心与其他营业性体育场馆的根本区别,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优化目标。

  数字:

  宁波大剧院:2005年完成自主性商业性演出85场,其中传统戏剧29场;芭蕾、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话剧、原创舞剧28场;精品儿童剧17场;综艺性歌舞晚会11场。

  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2004年下半年试运行期间,共接待来客3万余人次,销售收入326万元;2005年28.2万人次,销售收入960万元;2006年1-6月份,接待来客11万人次,销售收入450万元,预计全年完成1200万元,比去年递增20%以上。

  专家: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改革。宁波在创作实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这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往往出现“建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建好场馆后财政包袱很重,宁波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以及委托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这是符合浙江实情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这也为下一轮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浙江经验。(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研究员)

  (通讯员李可金波记者李军)

编辑: 胡晓云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