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象山
山清水秀的“穷村”
稿源:  | 2006-07-12 09:49:46

  中国宁波网讯 洋坑村是象山县新桥镇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农舍依山而筑,四周满目青翠,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绕村而过……然而,这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村,却没有让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富裕起来。外出打工一直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村集体不但没有一分钱,还因修路补桥背了12万元的债务。”村党支部书记吴根国对我们说。在简陋的村办公楼内,墙上悬挂着一整排奖状,但仔细一瞧,这些奖状全是嘉奖先进治安单位、先进党组织的,没有一张与经济沾边。

  洋坑村共有923户人家,全村只有320亩山地,人均不到三分地,而且这些山地都是低产田,一年的收成抵不上普通农田的一半;村里虽然拥有3200亩山林,但村民却无权砍伐山上的一根树木。更令村民心烦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也成了野猪的“乐园”,庄稼成熟时节,首先光顾的就是这些鸟类和野猪。此外,台风也是村民的一大“天敌”。

  由于贫困,该村现有16户村民每月仅靠几十元低保金生活。73岁的吴明洪一家三口,因无力盖房,至今仍居住在离村子25公里的几间养殖棚屋内。目前,150亩茶山的6000元承包费是洋坑村集体经济的唯一收入,但这对欠下10多万元债务的村子只是杯水车薪。

  为使洋坑村早日摆脱贫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各级政府和部门曾先后投入四五十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帮助该村发展桃子、杨梅等经济果树,但由于遭到鸟类、野猪和台风的侵害,最后都没有成功。

  村民呼声

  村民有三盼:一是希望改良150亩茶山的茶树品种,找到一条打响茶叶品牌的途径;二是希望在村里开发农家乐之类的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三是村里低保户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希望得到扶助。

  专家点评

  资源开发利用是洋坑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在继续搞好山林资源集体统一发包经营管理的同时,应大力改造老茶山,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茶叶的经济附加值。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采取资源入股、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只有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达到村强民富的目的。

  市农办改革指导处处长吕坚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