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讯 今年有9名宁波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其中3名女生得到高达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昨日本报《3女生各获50万港元奖学金》的独家报道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许多读者打来电话,希望进一步了解她们的情况,有些学生家长甚至希望从中得到启发。为此,记者昨日又一一采访了她们……
胡桑
数理化次次考满分,绰号“考不倒”
胡桑是效实中学理科班学生,家住宁波市区。高考成绩:语文,117分;数学,143分;英语,128分;理综,269分。总分657分,全省理科排名七百十多名。
昨日,记者采访胡桑时,胡桑已离家去参加雅思培训班,为去香港上大学作语言方面的强化训练。
胡桑的爸爸是宁波一家进出口公司老板,妈妈是宁波惠贞书院老师。夫妻俩对女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让她自由发展。胡先生说,女儿江北实验小学毕业后,保送进入惠贞书院读初中,后又保送上效实中学读高中。平时,看她在家里不怎么学习,但学习效率高,考试的成绩总是非常好。胡先生说起女儿时,一脸的自豪感。
“香港中文大学理科类奖学金班,在浙江只录取4人。”胡先生说,“此前,胡桑曾去过香港,觉得在香港上高校不错。她还与我一起参加过生意上的谈判,有从商的兴趣。因此,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商科。现在,她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从事怎样的职业,以后再看看怎样发展更合适。”
“胡桑在班里有一个绰号叫‘考不倒’,因为她在上高一、高二时,期中和期末考试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功课每次都能拿满分。说起胡桑,班上的同学个个佩服。我的孩子还叫她‘100分姐姐’。”昨日,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胡桑的班主任老师蒋祺。
蒋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学生赞不绝口。“她高三时还在年级段考过好几次第一名。平时,在高考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与班上第二名的成绩会拉开三四十分的差距。这次高考中,她的理综和英语发挥不好,只比第二名的同学高出三四分。如果发挥出色,她能考680多分。上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在班主任老师的眼里,胡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在她的身上,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等非智力的因素起了关键的作用,各门功课都抓得很紧,不必老师操心。高三时她担任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曾获得过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省二等奖、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省预赛一等奖等奖项。今年还被评为宁波市三好学生。
陈子暄
浙江两个文科类名额,她占其一
陈子暄是象山中学文科班学生。家住象山城区。高考成绩:语文,113分;数学148分;英语,130分;文综,243分。总分634分,全省文科排名396名。
今年高考结束后,陈子暄根据自己640分左右的估分情况,先通过香港中文大学的网上报名系统,与校方取得联系。过了一段时间,校方打电话告诉她,从预报名的情况来看,她的预估考分在预报名的人中名列第四。校方鼓励她第一志愿报考。
香港中文大学在浙江省只有2个文科类奖学金名额,她夺得了其中的一个,选读的专业也是商科。
陈子暄是1989年出生的,7岁入学,上的是五年制小学,因此,她还是一名未成年人,香港中文大学在入学通知书里,要求她入学时必须带去一张监护人的委托书。
陈子暄是一位学习非常自觉的女孩。爸爸是当地供销社的职员,妈妈在做生意。父母平时从来不给她学习上的压力,只是鼓励她多看一些课外书。她的成绩有时也不稳定,高一时考过年级段第一名、第二名,高二时成绩退了下来。高三时有所进步,但在班上的最好成绩也只在10名左右。在填报志愿前,她说:“自己一直拿不定主意,觉得报考香港高校没有把握。班上考分比我高的同学,看到我拿到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羡慕极了。我能被录取,运气真的很好!”
张蝶
上高三时就考虑填报志愿
张蝶是效实中学省理科实验班学生,家在温州市区。高考成绩:语文,114分;数学,133分;英语,137分;理科综合,260分。总分644分,全省理科排名1922名。
张蝶是一位乐观开朗自信的女孩。与别的考生相比,许多人到填报志愿时还拿不定主意,而她一上高三就开始考虑填报志愿的事了。
“我阿姨在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她去香港参加培训时,我也去过香港,觉得香港不错。上高三后,我就通过在香港上大学的朋友,了解香港高校的具体情况,为填报志愿作准备了。”今年,张蝶报考了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高校。参加香港大学的面试时,在6人一组的小组里,她觉得自己的表现是最好的,可惜今年报考香港大学空前火爆,在浙江只招27名学生,她没有被录取。最后进了香港中文大学。
张蝶的父母都是温州电力系统一家企业的工程师。她在小学读书时就表现突出,上初中时两次获得过学校的奖学金。初中升高中时,她放弃了上温州中学的机会,报考效实中学的省理科创新实验班。
张蝶所在的班共有35名学生,只有5名是女生。张蝶谦虚地说:“别的女生个个都很出色,大多去了清华、北大。自己在班里平时也只能考上十几名,成绩不算特别好。要说学习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时,妈妈平时就对我抓得很紧,主要是培养我的学习习惯。四年级开始,妈妈就对我很放心了,我在学习方面也一直很自觉。”记者毛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