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千年古桥百梁桥边的文化广场,眼下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妇女们唱歌、跳舞、扭秧歌,挥洒着她们的热情;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场边也不吝啬自己的激情,拍手鼓励提建议,一抹余晖下,妇唱夫随,温馨感人。
修缮历史古迹提升文化品位
洞桥镇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清代古迹全祖望故居、始建于北宋元年的百梁桥、市十大名桥之一的惠明桥、规模庞大的古墓群等,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建设“文化洞桥”,自然离不开这些历史古迹。
该镇将文化古迹的保护修缮作为提升镇域文化品位的重要抓手,本着“投入有保障,维护有专人”的要求,分步实施。2003年,投入30万元对百梁桥进行了整体维修,并添置了绿化带、健身器材等;2005年,投入20万元修缮全祖望故居,并保持了故居近90平方米建筑和近400平方米水池晒场的原貌,增添了全祖望生平资料,并将这座集江南典型建筑风格和水乡风貌于一体的清代宅居对外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前来参观;今年,划拨40万元新建洞桥历史文化保护公园,较好地保存了古墓遗物,再现了河姆渡、良渚文化精髓。日前,全祖望故居的扩建又列入计划。
加大资金投入促建文化设施
文化事业要发展,设施建设是基础。为此,该镇专门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来抓。
从2003年开始,该镇每年安排150万元作为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当年投入100万元修缮的镇影剧院,现已成为镇广场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大力开展星级村落文化园创建活动,打造村落文化精品工程。对被评为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村落文化园的行政村,按照1:1的标准,分别给予3.5万元、2.5万元和1万元的补助,预计到2008年底,全镇20个行政村将全部拥有星级村落文化园。
各行政村也积极为百姓添置各种文化设施。树桥村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新建了该镇首个村级文化休闲公园、篮球场、健身路径等,现已成为市村落文化示范点;张家垫村则与宁波大学合作,建立流动图书馆,定期从宁大借阅各种书籍供当地的流动人口阅读。
融合地方特色创建文艺队伍
洞桥村村民王爱娥今年49岁,早些年经营生意有方,家境逐渐富裕。闲暇之余,她迷上了麻将,日久成瘾后,不但无心照料家里人的饮食起居,还因为搓麻将患上了颈椎病。自从去年参加村文艺队后,王爱娥的生活规律变好了。白天,她经营生意,傍晚买菜烧饭,饭后则敲敲腰鼓、扭扭秧歌。现在,她不但治好了颈椎病,一家人还为此乐融融。
据悉,目前洞桥镇80%的行政村都成立了文艺队,许多家庭妇女都像王爱娥一样,参加了村文艺队,利用空闲时间练习演出,许多队员还自己出资购买了服装、乐器等道具。
除村级文艺队外,洞桥还有一支镇级业余文宣队。这支文宣队成立于2002年,汇集了来自不同岗位的100多位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经常自编自导节目,通过小品、戏曲、马灯调、走书、三句半、快板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各村及周边镇乡巡回演出。队员吴瑞芳创作的小品《换瓜》,在2003年省曲艺作品征文大赛中荣获征文奖。
企业老总热衷文艺创作和表演是该镇群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文宣队中,80%的队员是企业老总,吴瑞芳就是一家印刷厂的厂长。队中另一骨干夏永元白天经营着一家年销售额达一千多万元的服饰公司,晚上则在家里搞文艺创作。他的小品《快乐老太防非典》、越剧《求孙记》、喜剧小品《村官审秀才》,深受百姓喜爱。
利用文化资源促进三产发展
洞桥还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八戒西瓜节”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借助“八戒”西瓜这一平台,结合历史古迹,西瓜节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升了文化古迹新内涵。
2004年5月,该镇抓住百梁桥修复一新、5000亩“八戒”西瓜新鲜上市的契机,举办了第一届“八戒西瓜节”,“游百梁桥、品八戒瓜”的主题吸引了大量市民下乡游玩。2005年5月,恰逢浙东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祖籍在洞桥沙港村的全祖望诞辰300周年,该镇适时举办了主题为“忆浙东名人、品浙江名瓜”的第二届“八戒西瓜节”。这届西瓜节不但评选、奖励了优质“八戒”西瓜和诚信“八戒”瓜农,还将“八戒”西瓜系列展销会开到了杭州,大大提升了“八戒”品牌。今年,又选址古墓众多的宣裴村,举办了第三届“八戒西瓜节”。随着“八戒”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洞桥镇的“八戒”农产品已经扩大至西瓜、葡萄、雷笋和甜瓜等4大类,农产品品牌经营之路越走越宽。
借助历史古迹,经营品牌农产品,洞桥镇成效显著。“八戒”品牌获得省名牌称号后,其市场影响力更大,销售渠道更畅通。如今的“八戒”农产品已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设立了近10个专卖点。今年,“八戒”农产品家族创造的产值预计可达到全镇农业总值的60%以上。
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文明的进步。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风尚也随之文明向上。目前,该镇已经有60%的行政村创建成为市、区文明村。该镇计划到2010年,力争创建为市级文明镇,有1个以上行政村创建为省级文明村,40%左右行政村创建为市级文明村,50%左右行政村创建为区级文明村,镇辖的区职能部门、窗口单位100%创建成为区级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