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志愿者说:“为了市民得到更好的服务,我们来了。”记者刘波摄
中国宁波网讯 核心提示
从昨日开始,来自慈溪社会各界的21位卫生系统行风志愿者正式上岗,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明察暗访慈溪所有26家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并向当地卫生局提供有关医疗单位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和违反“六条禁令”情况的线索。如果情况属实,志愿者还能拿到一定比例的奖金。这项聘请市民代表来“揭家丑”的举措在全省卫生系统开了先河。
公开招聘行风志愿者
今年3月,慈溪市卫生局在当地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在慈溪全市招聘一批行风志愿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实地拍照、录像、录音,向慈溪卫生局提供有关医疗单位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和违反“六条禁令”情况的线索。经查实后,给予志愿者一定的奖励。如举报医务人员收红包和回扣被查实后,案值在1000元以内部分,按被查实金额的50%给予奖励;案值在1000元以上部分,按被查实金额的30%给予奖励,每件最高奖励不超过1万元。对于举报工作人员违反“六条禁令”的,每举报并查实一例奖励100元。
这一消息刊出后,在慈溪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报名者有100多人,其中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还有一些企业的总经理、厂长。慈溪卫生局经过层层筛选,通过面试的方式,最后选定了21人为行风志愿者,本月正式上岗。
医院对此举表示欢迎
慈溪卫生局的这一做法在该市卫生系统中反响更是强烈。慈溪人民医院一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医患关系有时很紧张,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如今局里出台了这样的举措,无形中他们的压力更大了,“饭更难吃了。”
医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卫生局聘请行风志愿者来监督医院、医护人员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多方面促进医院的工作,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如今卫生局、医院都想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的形象,有时自我找问题比较困难,但局外人反而看得很清楚,真希望他们能找出一些医疗机构的确存在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共同把医疗机构的良好形象树起来。
目的是治理不正之风
说起推出这项新举措的缘由,慈溪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也许在患者的眼里,一提起医生就会与红包、回扣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也只是少数现象。是有一些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时态度极差、不顾患者病情乱用药等行为,也正因为这些少数人的行为而致使白衣天使形象大大受损。要纠正这种行为偏差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推出卫生行风志愿者队伍,让社会各界揭家丑,就是要强化约束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探索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彻底改变医务人员形象,重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新举措不会流于形式
这项新举措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对于记者的疑问,慈溪市卫生局行风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志愿者由卫生局负责人监督管理,并为他们保密。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或有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志愿者的,立即给予解聘。行风志愿者每个月必须有查处医务人员违规的行为记录,他们都是二三个人一组同时行动,不能有包庇、徇私的行为发生。一旦有这种行为,就取消其资格。而且这些志愿者不用直接面对医务人员,在暗访中发现问题,要求直接举报到局行风办。同时有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所以,他们并不担心会流于形式。
-对话志愿者
不为出口气就是想帮忙
“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
虽然这21名行风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都表示,医院是一个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地方,因为医院与老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他们想通过努力,使医院的行风有所改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能更好一点,让老百姓看病能更舒心。
志愿者王先生,企业厂长。他告诉记者,当行风志愿者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医疗卫生单位找出点问题,给卫生主管部门出点注意,当好参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王先生是所在小组的组长,他准备带领组员们每个月去医疗机构三至五次,然后将每个月去医院暗访的情况写成小结向行风办汇报。为了真实地反映情况,他还特地准备了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
志愿者张先生,公司总经理。张先生告诉记者,卫生系统敢于自我揭短,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虽然接触医院不是很多,但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让他坚定地认为医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应该有所加强。他举例说,一位同学的父亲在骑车时摔伤,到医院却没有查出毛病来,结果变成植物人。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现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医生的医德医风改进。
志愿者李先生,公司职员。他向记者透露,他在一次就医过程中碰到过很不顺心的事,本来也没什么大病,可却碰到一个态度非常差的医生。他当时心里非常气愤,也向有关部门投诉了,可没有处理结果。当时就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医生的态度好一点呢?看到招募行风志愿者的消息后,他马上报了名。他说,他报名当行风志愿者并不是为了出口气,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医务人员的行为有所改变,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记者檀传才朱忠诚通讯员郑建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