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绳、吊水,洗衣、冲凉,古老的院落里依旧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倪劲松摄)
中国宁波网讯 夏日炎炎、热浪滚滚,人们为了驱除烦热,总会通过各种途径追风逐凉,井水降温是一种传统但又离我们已经久远的土方法,但在武胜门路的这间老屋,我们还是找回了儿时的那份记忆。“床头放桶井水,很凉快的,井水还可以擦席子、擦桌、拖地,温度当然就降下去了。”78岁的徐渭渔老伯慢吞吞地从篾席上起身,舀了一勺井水洗把脸,“空调、电风扇,吹得人头晕,还是这井水最凉快。”
现如今,要在城区找一口清澈的水井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老人享受的还是一口据说已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古井井水。老人居住的武胜门路45号,是一幢与瑞云楼仅一街相隔的建筑,当年这里曾是王阳明先生的教书处,名为“大方岳第”。岁月沧桑、物事人非,只有这清清古井水依旧滋润着后辈的生活。据老人介绍,这口井是当年建造“大方岳第”时开挖的,或许是因为后人爱护有方,或许是因为这里距龙泉山不远,四五百年来,井水不曾干涸。炎炎夏日,挨着古井停留片刻,就能感觉到人好像是被从井底涌起的一层凉丝丝、湿润润的水气笼罩,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清凉,提一桶井水擦把脸,那种惬意畅快更是难以用语言描述。
“这个院子以前住着戴、毛、徐、钱四户人家,大家都靠着这井水过日子,现在我们还是习惯用井水,大热天井水用处就更多了。”徐老伯熟练地提起一桶井水,倒在屋里的大水桶中,“饭菜搁在井水上面,不会那么快变馊,比冰箱更方便。”年代久了,用的人多了,圆形的井口石也因为水桶绳的磨擦有了缺口,在老人的记忆中,虽然井口石更换过几次,也用水泥做了修补,但井口石的缺口依然,“用的人多,这井水才活,这古井才有生命。”
不是所有的古井都能像“大方岳第”的这口古井那样幸运,沿武胜门路两侧还有不少历代遗存的古井,很多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在武胜门路105号的门前,一圈高于路面的井口石提醒我们,这就是当年的“嫁妆井”之一,然而,古井虽存,井水却已发黑发臭了。“之前是两口并列的‘嫁妆井’,一口早些年盖房子时已经填掉,剩下的这口井也差不多要放弃了,可惜呀。”一百多年前,就是这位王老伯的先人——王文龙先生开挖了这两口井,为的是迎娶即将进门的新娘。“如果我爷爷现在还活着,该有134岁了,当年他是致和酱园上虞分店的老板,在和我奶奶结婚前请人挖了两口井,取名‘嫁妆井’,少说也有100多年历史了。”老人叹了口气:“记得小时候,这井水不但清凉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到了夏天,我们就常常用井水做凉粉,可比现在的冰淇淋好吃多了,可现在的井水就是用来拖地也嫌不干净了。”
据居住在附近的老人说,其实这口井在前两年还是能用的,水质也算不错,一到太阳下山,大伙还喜欢把井水洒在自家的屋门口,消消热气,降降温,吃过晚饭,来提井水的人就更多,大伙都习惯用井水洗碗、洗衣服。“可能是受旁边下水道的影响,水质一天天变差、变混了,真希望能重新把这口古井修整一下,我们又能像以前那样坐在井边乘乘凉、聊聊天了。” (倪劲松翁丽娟朱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