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印度船员道出了对医务人员深深感激
稿源:  | 2006-08-10 16:01:49

  本报讯一位来自印度的船员,因患病一个人住进了市第一医院,而这一住就是七个多月。在宁波举目无亲又言语不通的他,昨天上午,他打越洋电话给家里人报平安时,却这样说道:“我现在病已好了,马上可以回家。在这里我一切很好,就像在家里一样。”这简单的一句话里,道出了他对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的深深感激。

  三次手术挽救他的生命

  这位来自印度的船员名叫ANSA,今年35岁,是一艘外轮上的厨师。2006年1月,他所在的船离宁波港还有4天航程,突然感到上腹部持续疼痛。船靠岸后,ANSA就被紧急送到了医院,经市第一医院医生诊断,确诊为重症胰腺炎,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ANSA在抢救过程中,甚至两次出现心脏骤停。

  为了挽救ANSA的生命,市第一医院组织了最强的力量进行抢救,重症监护病房的朱建华主任医师带领全体医务人员日夜监测陪护。经过三次大的手术,并由院方出面邀请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的教授会诊,终于把ANSA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小小塑料袋变成“聚宝盆”

  ANSA来到市第一医院时身上没带一分钱的生活费,在宁波又举目无亲。为了让ANSA能得到顺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悄悄地发起了募捐活动。很快,医务人员捐出的钱就装满了一个塑料袋。记者昨天在护士长的抽屉里看到了这个装满“爱心”的小小塑料袋。护士长说,这个塑料袋现在已成了一个“聚宝盆”,哪一天里面钱不多了,准会有医生护士把自己的钱掏出来放在里面,所以里面的钱永远也不会不够。

  ANSA因生活习惯的问题,吃不惯医院里的菜,护士们一到中饭晚饭前,就会询问ANSA吃什么,然后到外面的饭店给他买来。一来二去,饭店也知道了这回事,现在到了时间,饭店就会把护士点好的菜送到病房。而每天早上护士们上班前,给自己买好早点的同时,也会给ANSA带一份牛奶及其他的点心。

  爱心冲淡交流障碍

  同ANSA交流,最大的问题来自语言障碍。ANSA讲的英语家乡口音很重,但是为了ANSA,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都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同他交流。现在,ANSA的病床就在护士工作站的边上,一有空闲的时候,护士们总会同ANSA说上几句,虽然很多时候双方都不甚明了对方的意思,但是从ANSA脸上常常露出孩童般的微笑,都表明了他内心的喜悦。

  而重症监护病房里那些上了年纪的护工阿姨虽不懂英文,但现在都能从ANSA的话里猜出他的意思。在ANSA病重期间,阿姨们每天给他洗澡、换衣、刮胡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他。曾阿姨是其中最关心ANSA的一个,她现在已对ANSA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知道ANSA喜欢吃鱼,就常常在家里把鱼煎好了带来,在ANSA不开心的时候,就“唠唠叨叨”讲一些事,还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样叠床单被子,以此冲淡他的乡愁。

  安慰成了最好的良药

  每当夜深人静,远离家乡的ANSA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暗自流泪。每当这时,医生护士们总会想方设法安慰他。除了尽量用英语同ANSA交流外,每一个经过ANSA病床边的人都会给他一个微笑、一个笑脸。

  现在,ANSA的病已基本治愈,为了让他尽早康复,护士们想了种种办法让他进行身体锻炼。叠床单、折纸盒,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不但让ANSA有一种劳动的充实感,更是让他久未运动的肌肉功能得到了锻炼。每天早上,护士们还会带着ANSA来到走廊,让他伸伸腿弯弯腰。而相互之间比比胳膊粗细、身体轻重,更是让ANSA有一种家的温馨。

  医生护士的关爱,让ANSA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每个人都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前几天,医院因ANSA的病情已经好转,想把他转到其他病房,但是ANSA却坚决不同意,甚至急得快要掉眼泪,最后还是医院“妥协”,继续让他留在这个被他称为“像家般温暖”的地方。(张建平赵冠菁)

【编辑:徐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