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贵州兴义市江岸村美丽的村貌。我市去年和今年向该村资助了70万元,使这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记者周建平摄)
中国宁波网讯(日报记者朱军备)这几天,黔西南州贞丰县鹅田村的黄花梨挂满枝头;进入兴仁县巴铃镇汪寨村的道路已经通畅;兴义市江岸村的村容村貌变得清洁整齐,一户老贫困户正在兴建新房……
江岸村村支书张立品带记者爬上村中心的小山坡,放眼望去,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农房分布在绿色稻田中,一条进村道像一条直线穿入村中。
“通过宁波的帮扶,去年已将1万多米村道硬化,今年还将再修1600米道路。同时,还帮80户贫困户养起了猪,贫困户吴良义以前住房破旧,通过养猪增加收入,眼下正在请人帮忙建新房呢。”张书记如是说。
我们驱车2个多小时,从兴义市来到兴仁县,再进入巴铃镇的汪寨村。村干部介绍说,全村1035人,有彝族、仡佬族、布衣族、汉族。在2004年和2005年,宁波市出资40万元,帮该村修通了村道,修缮了小学,改造了村办公楼,还让20户贫困家庭养了40头猪。从1998年至去年,我市坚持8年帮扶鹅田村,共投入资金126多万元,如今,这个村群众的生活已有了很大变化。通水、通电、通路,建起了学校、村办公楼,今年的黄花梨产量达到13万公斤,产值2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如村民潘安贞一家,6亩黄花梨收入可达1万多元。
这是我市近几年在贵州实施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工作新方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是当前中央提出的三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至今,我市已在贵州建成38个温饱示范村,为100多个贫困村建造了多功能活动室、铺设了广播电视和通讯线路,修建400多公里村道,解决35万人、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帮助300多户极贫户进行了旧房改造,对5000多户农户进行了“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救济了2万多户贫困家庭和多批受灾群众,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相关链接
所谓“整村推进”,是指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集中资金和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改变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好基础、创造条件。这是新阶段如期实现《中国扶贫开发纲要》目标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