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专家:家长教育"独苗"多用拇指少用食指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08-16 08:23:49

  昨天,在慈溪庵东镇人民大会堂里,一堂别开生面的互动讲座拉开序幕。台上,身着短袖白衬衫、打着鲜红领带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杨延之讲得神采飞扬;台下,500多名家长听得认真,有的还记上了笔记。互动提问时,台下抢着问,台上台下不时蹦出妙语,赢得掌声雷动。 “独苗”们常有三大性格缺陷

  厌学、内向及不合群、任性和缺少爱心

  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批出现。全国现有9000多万独生子女。目前,在许多城市幼儿园中,独生子女占到90%以上。

  “特殊的成长环境催生了独苗的种种不良习气。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帮助。”杨延之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常常出现两对老人和一对小夫妻围着他转的局面。他们比较容易形成情感的“自我中心”。由于整天在大人堆里转,“独苗”们易于形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人小鬼大”。

  “独苗”们的通病有三:一是厌学,源于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缺少生活动力与目标;二是孤僻、不合群,源于家长的过度保护,扼杀了孩子对外交往的天性;三是任性,缺乏爱心,源于家长的溺爱。忙碌的家长常常用物质来替代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这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的“独苗”不知亲情为何物,表现为对家庭的冷漠。许多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步入婚姻,稍有波折就动辄离婚。任性的他们在小时以哭闹为手段,形成了攻击性性格;步入社会后遇到不如意时,也常常不自主地采用攻击手法。厌学的他们长大后往往缺乏责任心,心理断乳期大大后推。

  病症:养儿育女是妈妈的事

  处方:爸爸,绝不可缺席

  开讲前,已有10来位妈妈拖着孩子找到杨延之,争先恐后地咨询。只有一位“独苗”是父母共同陪来的。一看清一色“娘子军”,做父亲的刷一下脸红了,忙跑出了咨询室。

  开讲时,笔者留意到:坐在台下的500来位家长们绝大多数是妈妈。偌大个会场里,来听讲座的爸爸不到10个。记者做了个随机调查,妈妈们说那口子不来的理由有三:一是生意忙,走不开;二是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儿;三是自认为是个合格的爸爸,用不着再学。

  “错,家庭教育中,爸爸不可缺席!”杨延之说。家庭教育是养成孩子品质与道德操守的重要环节。父母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分量一样重。现在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长得像豆芽菜,遇事缺少勇气,因为他是妈妈一手带大,成长中缺少与学习的榜样———父亲的交流。由于爸爸忙于工作、生意,多于应酬,孩子长大后也会疏忽家庭良好氛围的培养。“女孩子从爸爸身上学会与异性的交往。与父亲相处融洽的女儿常常长大后拥有健康婚姻。”

  “爸爸们,家教从多陪家人吃晚饭开始!”“多陪孩子玩耍,与妻子一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病症:唠叨、强逼与打骂

  处方:多用“拇指”,少用“食指”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独苗”们承载了太多的父辈的希翼,活得挺沉重。小小年纪做不完的作业,学琴、奥数、外语……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上网、玩耍、看动画片……被剥夺了许多原属于孩子的快乐。家长时不时以唠叨、强逼与打骂来让孩子按父母既定的路线行走。

  一个现场咨询的个案颇有启发。伟伟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爱玩,每天作业拖到临睡前才做。家长看唠叨与强逼没用,就打骂孩子。结果,人高马大的伟伟竟与父亲对打两个多小时。“孩子还小,喜欢玩,没错!电视买来是看的,也没错!作业做好就行了,唠叨是很烦的!”杨延之三句站在孩子立场上的话,立马赢得了信任。“作业,晚做不如早做;玩一样多的时间,只不过调换一下前后节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再也不用听唠叨了!”这些话说得伟伟点头称是,心花怒放地加了一句“写完作业,还是爸爸陪着玩!”

  其实,教育孩子得先创造一个爱他的心境,对孩子要多竖竖大拇指,再调皮的小孩也要找出他的一个小优点来夸赞;对孩子少戳着食指去指责,戳去的是孩子的自信与成长的动力。

  处于文化反哺的当代,家长们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有时不妨虚心请教。赢得的是孩子一颗纯真的心。 记者蒋炜宁通讯员马海娣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