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前天上午,刚过上班时间,一位蹬三轮车的师傅就怀揣着1500元钱,匆匆来到市老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这位师傅告诉工作人员,他是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王焕忠之托前来办理和贵州贫困孩子的签约助学事宜的,“王医生今天要出差,怕回来后结不上助学对子,特地托我先来办理手续。”
本报8月14日第1版刊登的《伸出你的援手帮帮贵州孩子》一文,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几天,市老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的爱心助学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而前往咨询或办理签约助学手续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不少家不在市区的市民则委托亲友前来代签助学协议。记者前天上午11时来到老区办爱心助学办公室时,看到老区办特地腾出来的一间会议室里仍然挤满了前来选择助学对象的市民。一对在市财税局工作、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夫妇从其他渠道获知消息后,前几天已抢先选定了两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兄妹作为助学对象,前天一大早就给这对兄妹寄去了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这会又特地来老区办了解这对兄妹的详细情况。
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老区办工作人员激动不已。据介绍,前去办理签约结对手续的有企业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更多的是普通市民。来自大岚镇的鲁词曲在城区经营药店,尽管目前他的药店还处于负债经营阶段,但看到有关助学活动的报道后,鲁词曲和妻子前天上午放弃生意,双双来到老区办,一下子和8名贵州孩子签下了助学协议。“我们虽不富裕,但我们愿意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贫困孩子。”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鲁词曲言语朴实。
截至记者昨天下午发稿时,已有290名市民和406名贵州孩子签订结对助学协议。还有近600名贵州孩子期待着热心市民的帮助,有心助学的市民请拨打爱心助学热线电话:62702630,62730269;或直接去爱心助学办公室咨询(地址:原兰江宾馆207室)。(金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