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播种富民兴邦的理想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6-08-21 19:04:28

  商报编辑部

  跟以往到农村采访不同,这一次,我们组织了十多位暑期在本报实习的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走进农庄村舍、田间地头,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这些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这些尚未远离学校和家庭温暖怀抱的孩子,对八月乡村还很陌生。出发之前,他们兴奋地议论着山形水色、花容草味,笑谈或许能采集到沁人心脾、情深至骨的民歌。一时间,毛竹林,小溪沟,农家剪纸农家乐,成了办公室里热门的话题。

  几天后,他们陆续回到了编辑部。编辑记者们发现,谈及乡村调查,实习生们的眉宇间增添了与往昔不同的神色:

  “我出生在城市里,这是第一次这么近地体验农村生活。我有一种回归心灵故乡的感觉……”

  “我看到太阳一点一点淹没在杨梅树杈间、丝瓜藤蔓后、瓜菜地里……我认识到了这些瓜果菜蔬为什么富于光泽,富于营养……我更认识到了土地无私的付出……我就有了想流泪想喊的冲动……”

  从实习生们用笔、用心记录下的所见所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脉动:资源型新农村、工业型新农村、生态型新农村、城镇型新农村、农庄型新农村、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百船竞发;同样,从实习生们用笔、用心记录下的所见所闻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家园意识:对妥善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等等等等,他们建言献策,情真意切……

  中国的进步,永远不会产生于沙龙里。听这些实习生之言,观这些实习生之行,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为珍贵的气质:实践精神、人文情怀。他们说,到村子里后,有对农村快速发展的惊喜,也有对部分农民尚未脱贫的震撼与焦灼。他们觉悟到,农村不仅有田园牧歌,还有很多沉重的生存话题,因此就倍增了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急迫之情。

  而这一切,都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星星之火。

  一直以来,我们都坚定地认为,新闻报道对社会的责任不是被动的,它应该勇于寻找现实对明天的提示;光明的未来,只能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知和努力。2005年10月8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新在哪里?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新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培养大学生们对土地的感情,引导他们从细节处发现农村的点滴变化,积极参与到改变、改造农村的实践中去,是我们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代有知识有志向的年轻学子,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泽被千年的民心工程中,也必将找到用武之地,大有作为。

  ……

  这是2006年8月,有这样一群参加暑期实习的大学生,从四明大地广袤的良田沃土中汲取营养,在心中播种下富民兴邦的理想。我们期望,从今往后,这些大学生、亲爱的读者朋友都能够和我们一起,瞩望三五年后、十年后、二三十年后———瞩望我们在农村的前辈、兄弟姐妹和后生们,在不同时间留下的念想、苦闷、奋进不息的身姿和由衷的欢笑。虽然前路或许多艰,但我们都将努力地为美好的未来鼓与呼。同时,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因为它正在实现几千年来的梦想———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神奇的“息壤”,黄帝的称号,大禹治水———中国传说中的创世纪故事无不源于土地,源于乡村,而当今时代,正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给躁动着渴望腾飞的农村以最新的期许。

  希望我们组织的这次大学生实践活动,也能够汇入星河,即便只有些许微光,也一样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照亮!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