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11名大学新生签下道义助学协议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6-08-25 13:32:17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下午,小杨等11名余姚籍的大学新生神色凝重地签下了“于遥”道义助学协议。到目前为止,“于遥”道义助学基金已经让72名贫困大学生受惠,其中27人在该基金的帮助下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陆续按照自己当初的承诺归还了助学基金。

  已有72名贫困生受惠

  小杨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她母亲10年前下岗后一直打零工,家中经济条件不好,高中三年级时学校为小杨减免了学杂费。今年,小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但母女俩为学费发起了愁。不过幸运的是,在社区的推荐下,小杨成为了“于遥”道义助学基金的资助对象。

  2001到2004年,余姚一市民化名“于遥”,共向余姚市总工会职工帮困基金送去了80万元,指定用于帮助在大中专院校求学的特困职工子女,并采用“道义助学”这一独特的助学方式。去年,“于遥”又表示进行第二轮道义助学活动,4年时间里仍每年捐献20万元。余姚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孙吉祥告诉记者,目前“于遥”道义助学基金已经到位120万元,共有72名学生受到资助。

  受助学生认同“道义助学”

  昨天下午,小杨等11名大学新生与“于遥”道义助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代表、余姚市总工会主席王军善签订了道义助学协议,这份协议是道义助学这一新型助学方式的核心。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于遥”道义助学基金每年资助学生5000元,直至其完成大学学业。受助学生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后有能力归还原助学金的,应一次或分次返还助学金,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再重新资助困难学生。而当受助学生遇失业、患病或不可抗力的意外情况导致收入中断时,经基金会同意可暂缓归还。

  每一位受资助学生签订协议时神色都很凝重。小杨告诉记者,这并不是单单签个名这么简单,在签下协议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作出了一个承诺,她相信自己会遵守这个承诺,在完成学业后尽快归还受助基金,让更多像她一样的贫困学生得到帮助。来自四明山区的贫困学生小宓告诉记者,他有一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自己一定不会辜负“于遥”对他们的这一份关爱。

  “于遥”委托王军善主席转告这些受助学生,希望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为建设家乡多作贡献,也希望他们信守承诺,将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基金偿还情况良好

  “道义助学”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受助学生是否履行协议,真正靠的是学生的自我道德约束。那么已经完成学业的受资助学生,他们的还款情况如何呢?

  孙部长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已有27名学生在“道义助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这27人中,有10余人是今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所以还没有开始偿还受资助金。剩下的资助对象中,有12人已经开始逐步偿还受资助金,有几位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也表示了尽快偿还的意愿。

  基金目前的偿还总额为52000多元,这部分钱已经返回到基金中。

  孙部长还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位受助者,毕业后不久就马上偿还了所有资助金,还另外捐献了一些钱给基金。

  (记者李锋/文张柯/摄)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