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赵宇军尽管在国外学习生活了多年,但现在一言一行中仍透露出几分山里人的质朴。这位出身在鹿亭乡的博士,不满6周岁就上了小学一年级。他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五年级时,就在全乡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1984年7月,赵宇军以鹿亭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梁弄中学(现市八中),开始了外出求学的生涯。在学校里,除了刻苦学习,他还秉承了山里人节俭朴素、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是“家长心中的乖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知心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赵宇军学习刻苦,1986年6月在宁波市高中数学竞赛中,他获得了余姚赛区第一名;1987年9月在宁波市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同年10月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省二等奖、全国优胜奖;1988年5月在宁波市物理小论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同时荣获第四届浙江省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技论文三等奖。优异的成绩引来了不少高校的关注,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曾写信邀请他前往浙江大学深造。结果,18岁的赵宇军以梁弄中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太艰苦了,考上了大学就该好好轻松几年。可赵宇军并没有放松自己,反而铆足了劲儿加倍努力,畅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本科四年,赵宇军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周六晚上放松一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远比高中阶段还要紧张的学业中。他在学业上快速进步的同时,思想也不断进步,于1992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时,赵宇军不仅以优异的成绩修完了物理系的全部课程,还修完了化学系的主干课程,同时还获得了浙江大学的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上海宝钢一等奖学金和在浙江大学物理系直接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的机会。
读博期间,赵宇军选择了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研究。按照当时国内的计算条件,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幸运的是,赵宇军利用他扎实的数学功底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这一前沿方法的原理和计算程序,并在导师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出国访问的机会,到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访问了一个月,到日本静冈大学电子工程系访问了一年,并于1999年3月以优异成绩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浙江大学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在出国访问期间,赵宇军一有空就往图书馆、实验室跑,把空余时间都用在了找资料、做实验上。因为他坚信“装满脑袋比装满口袋更重要”!博士毕业后,为了多学点知识,考虑到美国是世界上科研设备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又放弃了在日本年薪近20万元人民币的优厚待遇,通过导师联系到了美国西北大学物理系的Freeman教授,加入了他的研究小组。2003年初转到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Zunger博士研究组,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Freeman教授和Zunger博士都是国际计算物理学界的泰斗,师从名门,赵宇军获益匪浅。2004年开始,赵宇军又转至硅谷NanoStellar公司作研究员(Scientist)。
在美期间,赵宇军主要利用量子力学原理,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来设计和研究新型材料,包括磁性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纳米催化剂等。近半个世纪来,计算机和通讯的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半导体技术的革新。而磁性半导体给人类利用电子的另一特征——自旋信息带来了机遇,被认为是下一代信息工业的材料基础。赵宇军在这些新型材料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仅在基础理论上有了创造性的发现,而且在实际材料设计上也有了重要突破。他与其他物理学家合作设计并合成了常温下能保持自旋信息的半导体材料,为这一新型材料应用于半导体元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此同时,他还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论文被其他科学家引用达300多次,其工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许多国际同行的关注,先后受邀在第二届电子结构和计算磁学国际会议和第十四届多元化合物国际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并担任了多家国际物理杂志的评委,包括最具影响的物理专业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
现在的赵宇军博士,在美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四口之家。2005年1月份,他曾携妻带子回乡探亲。探亲期间,他对祖国、对家乡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明确表示“自己的根在中国”,再在美国学习深造一段时间后肯定要回归故里,用一技之长来报效祖国。(吕芳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