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朱宇)作为“中国品牌之都”,我市虽然有11家企业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但其品牌价值加起来及不上一个青岛海尔。在昨天召开的推进“品牌之都”建设联席会议上,副市长余红艺针对宁波品牌建设的五大软肋,要求各部门加强联动,优化服务,齐心协力将“品牌之都”推上一个新台阶。
自1993年全面启动品牌战略以来,我市已成功培育了14个中国驰名商标、35个中国名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去年我市与青岛同时摘得“中国品牌之都”桂冠。但是,昨天的会议上,各部门谈得更多的是我市品牌建设中一些不容忽视的“软肋”。
一是品牌经济总量不大,品牌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就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数量来说,宁波与深圳、青岛、佛山、泉州等城市相比并无优势。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深圳有26家企业入围,品牌总价值达2000多亿元;青岛有9家企业上榜,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海尔”一家就达640亿元。而我市11家入围企业品牌总价值仅400多亿元。二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相关统计显示,我市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全市自主品牌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不到20%,且大多依靠价格手段维持竞争力,70%以上的出口商品都是以贴牌加工的形式“为人作嫁衣”。全市35个“中国名牌”中,只有波导手机可以纳入高新技术范围。三是企业对品牌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创牌意识亟待加强。多数企业还视创牌为畏途,满足于OEM加工,由此还带来了频繁的国外反倾销调查和非关税壁垒。四是品牌运作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牌经营运作,创牌投入经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五是品牌环境有待改善,一些知名品牌被仿冒、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屡屡发生。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余红艺在会上指出,下一步推进“品牌之都”建设,要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标准—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扶持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对市级以上名牌企业,在土地、水电、资金等要素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创牌之路。
据悉,市政府正在酝酿成立市长质量管理奖,作为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授予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在行业内有广泛知名度与影响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企业和组织。
宁波名牌产品促进会成立
本报讯(记者王岚)昨日,150多家宁波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成立了宁波市名牌产品促进会,并宣布将在今后共同努力打造自有品牌,做大“品牌经济”。
尝到了品牌经济甜头的宁波企业对打造自主品牌越来越充满热情。今年4月,宁波天安集团、水表股份公司等单位发起组织“宁波市名牌产品促进会”,使那些正在打造自有品牌或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宁波企业联合起来,互相交流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同提升宁波品牌的影响力,做大宁波品牌经济。
宁波市名牌产品促进会秘书长周可表示,协会成立后,将定期组织活动,使会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名牌评定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开展各类创名牌服务,引导现有的名牌企业向更上一级名牌升级,并培育和扩大名牌,扶持企业创牌。目前,协会已经创办了“宁波名牌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