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两年前陈广宁用1.75万元,开起了一家连自己在内只有3名员工的鸡煲店。在没有贷款的情况下,陈广宁步步为营,遵循小本———盈利———再投入的方式,三迁鸡煲店,从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再到350平方米,员工从3人增加到8人再到现在的20多人,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的创业路。
开店前连吃了两个月鸡
陈广宁是广东人,广东的煲汤饮食文化是出了名的。陈广宁觉得在宁波开一家煲汤店,生意也应该不错。不过要原料容易找,又能被宁波人广泛接受,他想来想去还是煲鸡汤合适。
2003年7月之后的整整两个月,陈广宁到处去吃鸡,尝试各种品种、各种口味的鸡,自己再回来研究配料,有时候一天三顿都是吃鸡。甚至去别的城市的时候,他也不忘去以鸡出名的饭馆。与此同时,他还要抓紧时间和朋友商讨开店事宜。“那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吃鸡都吃怕了。”他笑道,“幸好,鸡真是很有营养,身体还能挺下去。”
过了两个月,投资仅17500元的鸡煲店在一个60平方米的店面里开起来了。里面只有6张小桌,主要经营七八个特色鸡煲。工作人员只有3个,一个收银兼点菜的服务员,一个厨师,一个就是他自己,配菜兼跑堂。
精打细算小本顺利创业
陈广宁考虑得很实在,当时创业不敢想一定会成功,投入过大的话万一失败,家庭的资金压力会很大。但不到两万元的投入,就不会有多大影响。另一方面,节约一点,这点钱确实也够了。
陈广宁说节约成本也要讲究策略。比如店面,他找了好久,不能是黄金地段的,因为租金太贵;又不能太偏僻,因为没有客流。最后确定下惊驾路,餐饮店集中,人气应该不成问题。原来的店面是开理发店的,急于转让,他与原店主压价时很注意技巧,后来仅付了两三千元的转让费。同时,他又争取到了房东的理解,把第一期的房租押后再付。在装修上,他选用了竹子为主材,既便宜,又有乡村风情。加之时值九十月份,天气转凉,空调暂时可以不装。如此这般,他只购进一些锅碗瓢盆基本器材、设施,聘了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算了下账,也就只要1.75万元。
“但是,用料上面绝对不能省。”陈广宁一直进的是宁海土鸡,“如果用一般的鸡,味道不够好,顾客吃了一回,下次就不会光顾了。”
精打细算和准确定位使陈广宁的创业颇为顺利,小本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第一年的毛利就有20万元,纯利达15万多。他马上把赚来的钱用在了扩大经营上,租下了一个120平方米的店面,店里的员工也增加到了8个人。
应对禽流感引发新思路
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对以鸡为主料的鸡煲店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很多同行纷纷转行之时,陈广宁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创制新菜系。川菜、菌类菜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引进的。
川菜浓重的口味配以鸡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欢迎。而推出菌类菜则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家乡盛产菌类作物,有稳定的原料来源。陈广宁认为,现代人不仅要吃口味,更要吃健康,有滋补作用的野生菌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自己创出了十来道和野生菌有关的菜,还把菌类与鸡煲结合起来,丰富了菜单,顺利度过了这一非常时期。
“吃文化”,是陈广宁创业的又一大思路。不仅要卖菜,还要卖文化。他到钱塘古镇收集木头,去泰山购买怪石;在饭店墙上挂上仿版《清明上河图》,用别致的茶具招待客人。“我最希望能创造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让顾客一进来就被浓浓的文化味笼罩。”
两年开出多家加盟店
陈广宁在开店之前干过企业的行政工作,这回,他把以前的经验全用在了饭店的管理上。他讲究团队,采取企业激励和自我激励的方式方法。月评微笑使者;无论厨师、服务员、领班,采取“末位淘汰制”。他还制了一份“顾客意见表”,从卫生、服务、礼仪等方面让顾客来评价。在制度化基础上,他加入了人性化的元素,对员工实行上岗前培训,带薪休假,每个月举行员工生日聚会等。
开个馆子为什么要引入这些“企业文化”?原来这个当初只拿出1.75万元来创业的陈广宁还很有“野心”———打出自己的品牌。从一开始,在陈广宁潜意识中,就有把经营定位在连锁制上的想法,他有意把第一家店叫作NO.1店。“当时我就在想,以后还要有二店、三店……”两年后的今天,以特许加盟的方式,他不仅有了宁波二店,还在慈溪、奉化、温州、丽水有了四家加盟店。而他的大本营NO.1店,经历了三次迁移,从原来的60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350多平方米,有10多个包厢,20多名员工,年营业额可达150多万元。
“以前小打小闹的时候,没有太多力量去顾及品牌,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打响自己的品牌的理想。现在有点实力了,当然要做得好一点。”
-记者点评
陈广宁有创业的目标,但不求一步到位,以稳扎稳打的形式踏踏实实地走出了创业的每一步,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精神。陈广宁说,他没想过借钱去创业,因为如果要指望赚回来的钱去还债,去糊口,那么成与败会看得特别重,创业的过程不会这么从容。小本在创业之初也许只是小打小闹,但是如果你坚持走下去,并且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同样会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记者周静实习生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