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余姚
如何让职工流汗不伤心?
稿源: 余姚日报  | 2006-09-04 11:25:14

  中国宁波网讯 预防工伤事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也是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为此,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对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伤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工伤事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赔偿金额在500元以上的工伤事故2363起,比去年同期的1663起增加700起,增长42.09%。其中,有347起事故被认定等级。工伤事故主要发生在机械加工、建筑施工及交通安全等三个行业。认定的工伤事故以工件伤人、断指(足)、机器绞缠、砂轮碎裂、高处坠落、交通伤亡等为主,占事故总数的90%左右。

  人员、环境、制度:三大因素诱发事故

  从业人员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调查发现,发生工伤事故的人员,大多数均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多数,为工伤人员的近六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业人员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高低对事故具有因果关系,素质低者对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不够。同时,他们往往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发生一人在同一岗位连续发生同样的工伤事故的现象。

  作业环境恶劣,技术措施落后。发生事故的企业既有规模企业,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都存在现场管理粗放,安全生产制度缺失或者安全责任未落实等问题,有的企业设备设施无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等,工作场地脏、乱、差。部分企业为增加利润,以损害职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大量采用旧技术、旧设备和落后的工艺,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如一些电器加工企业大量采用原始的喷漆作业工艺,机械加工企业仍在使用已经明令淘汰的冲压设备等。

  规章制度缺失,日常管理“空白”。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企业,均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企业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全,有的虽然有制度和规定,但实际上形同虚设,没有层层落实。这些企业大都没有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类台账记录或者残缺不全或者干脆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应急救援措施。企业应该要承担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都没有认真去执行。

  培训、监管、基金:三管齐下压住事故

  让工伤事故少些再少些,是所有人的愿望。那么,如何遏制工伤事故发生,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改变工伤事故高发状况,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确保职工流汗而不流血。

  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培训是减少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无形堤坝。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培训工作上都有欠缺,不少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这是导致工伤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不同人员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教育。鉴于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安全生产中的至关重要地位,建议由各级政府部门分期分批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强制培训,未参加者给予相应的制裁。同时,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督下,由企业对新招聘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对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考核制,实行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的硬性规定。

  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率。首先,要建立重点安全隐患企业督查制度。针对工伤事故次数、事故性质、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因素,制定重点安全生产隐患单位认定标准,一旦列入重点安全隐患企业,应该建立事故监管档案,建立完善事故隐患定期汇报制度、督查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办法。其次,建立公示制度,对事故高发、隐患多的企业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定期公布整改进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第三,加强企业安管员队伍建设,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督促所有企业配备安管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同时,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专职社会中介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检测、检验、评价、培训、认证等工作,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起到桥梁作用。第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大量的中小企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为企业和职工撑起“保护伞”。

  加强“四金”管理,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伤保险基金、工伤预防金、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及企业安全措施资金等实行强制管理办法,构筑防范事故的“四道”防线。目前从我市实际看,有相当部分企业未建立四项基金,为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制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工伤预防金、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措施资金,以防范事故发生,化解事故风险。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