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泗门“成片连线”引发嬗变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09-11 10:49:02

  泗门镇谢家路村农民新村住宅区。

  鄞州区建设最早的农民住宅小区之一———下应街道东兴新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为主的住宅小区———钱湖人家。

  本版摄影:严龙

  罗涟浩朱军备龚宁叶初江

  引子

  中国宁波网讯 在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和万圣村相邻而居。3年前,穿村而过的高夹公路为两村不均衡发展提供了“注脚”:谢家路村段的路面有20米宽,两旁绿树成荫,而一到万圣村,公路就变得狭小而不平,故有“车子跳,万圣到”之说。如今,这种状况已不复存在……

  集聚产生的“骨牌效应”

  “独木难成林,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市农办一位负责人说,我市要在“十一五”期间建成26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并准备把所有2600个村全部整治一遍。目前,示范村和整治村的数量已分别达到75个和340个。然而,当大家在为越来越多的村取得巨大成绩而欢欣鼓舞之时,也注意到还有一些村的建设已显得滞后了,为此,市里提出了“成片连线”推进的新思路,并确定了17个重点镇(乡、街道),要求他们在全镇范围内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位列全省百强镇第10位的泗门镇,较早地感觉到了不均衡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镇党委书记张国锋介绍,全镇共有16个村,3年前,当小路下、谢家路等村的集体年可用资金逼近1000万元时,却还有一些村在为“开门费”而苦恼,许多该做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在这些村显得举步维艰。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实现“成片连线”发展,这个课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泗门人的面前。

  采访中,张国锋清晰地表述了泗门镇“成片连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逻辑:通过二三产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由人口的集聚带动土地的集聚;然后通过土地整理和零星村整治,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用多出来的土地再发展二三产。就这样,“集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链条。

  到目前为止,进入泗门镇工业功能区的企业已经有23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5家,占全镇的65%,创造了全镇60%的实到内资、80%的实到外资和90%的自营出口。与此同时,镇里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村级工业孵化基地和商业中心,利用闲置土地建造标准厂房,鼓励中小企业在互相配套中走向集聚。

  企业集聚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人口的集聚。这几年,该镇按照“控制零星建房,扩大集中居住区规模,提升村庄品位”的原则,通过宅基地置换和建造商品房等办法,吸引大批人口向建成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梯度转移,出现了中央名府、汝湖春晓、长兴新村等近10个跨村、跨社区的农民居住小区和二三十个村民集中居住点。5年来,泗门城镇建成区面积以每年1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展,人口每年递增4000多人。

  数据表明,如今泗门镇的二三产业已经吸纳了当地85%的劳动力,大量农民转岗就业,使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由此,该镇建成了6个绿色无公害基地,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农田建设,此举一下子增加了9000亩耕地。同时,随着零星户、零星村的不断消失,大量的土地被置换出来。镇城建办曾做过统计,过去一户村民住房占地少则半亩,多则一亩,搬入集中居住区后,由于实现资源共享,新房用地面积很少有超过半亩的。另外,该镇还对购买商品房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村民给予一定的补助,目前已有106户村民退出宅基地1万多平方米。

  大庙周村的符文波3年前就买了私家车,但直到最近才把车舒舒服服地停到了自家门口,原因是他刚搬了家。他原先住的地方只有一条砂石路通到村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早就想造新房,却一直下不了决心。今年,村里给了他一块位于村中心康乐公园附近的宅基地,不仅环境优美,到集镇的车程也缩短到5分钟。目前,该村已确定庙西、皇封桥等4个集中居住点,准备整体搬迁田屋、南田屋、九间楼等三个自然村的60多户村民。这样,村里就能多出30亩用地指标用来建设公共设施,可谓一举两得。符文波说,集中居住区人气变旺,必将吸引大量服务业的涌入,人们在充分享受田野风光的同时,又能摆脱过去农村生活的诸多不便,他对拥有更多的邻居十分期待。

  公共财政投入的“酵母效应”

  有专家曾经作过调查,在我市,一个上千人口的村要较好地维持村级运作,解决好村民基本福利,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每年大约需要30万元,如果要达到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标准,则大约需要投入500万元到1000万元。换句话说,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仅村一级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全市每年就需要投入20亿元到30亿元。

  如何少用钱多办事?专家对“成片连线”建设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在一定区域内把邻近村之间的创建活动进行衔接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其中,公共财政的投入的导向作用将产生“酵母效应”。

  公共财政的导向建立在一个科学、系统和富有特色的规划基础之上。泗门镇针对杭州湾大桥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余慈地区发展的规划,修编了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和文化保护的专项规划。与此同时,该镇有14个村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在适度超前、体现特色的前提下,对本村的规划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小路下等村的目标是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大庙周等村的目标是建设生态农庄型村庄,楝树下等村的做法是进行环境优美村庄建设……

  泗门镇党委书记张国锋认为,上下连贯的规划使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变得很明确。他们采取的具体办法是,镇里根据规划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各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以村集体为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开展的各项建设,镇财政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3年来,泗门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已经超过5亿元。

  市农办专家对泗门镇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农村相继实施了村级企业转制、农村电管体制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原有的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基本断绝。不少镇村干部认为,随着公共财政向村级延伸和覆盖,发展村集体经济已经没有必要。但全市各地的实践证明,这些年,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的村,村级集体经济都比较强,而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的村,发展则较慢。这充分说明了村级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泗门镇依据市里出台的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一方面鼓励各村开展大规模土地整理,增加集体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指导各村对现有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和资本运营,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三产用房和集贸市场。目前,全镇村级物业用房已达到18.27万平方米,村级可用资金达5269万元,平均每个村20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公共财政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酵母效应”,引领更多的村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3年来,该镇以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了环境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6000盏,河道砌石52公里;建成了9座公园和900多条连村绿化带,绿化面积达到了98.6万平方米,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3.6万平方米。

  楝树下村近3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有近千万元,其中镇财政补助占了近二分之一。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说,在泗门镇,村里只要有建设项目,镇里都会给予补助。镇里规定,对于村内的镇级河道整治,村里只需出资20%,对于村级道路硬化,镇里补助三分之一。这种做法不仅大大调动了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还激发了附近企业的参与热情。日前,该镇所有的村都与结对企业签订了协议,共获得扶助资金556万元。在结对仪式上,双方表示,让大家走在一起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靠一方难以办成的事情,现在看来变得十分容易!

  和其他村一样,作为榨菜主产区的楝树下村,过去每到六七月份,空气中就弥漫着浓重的腌榨菜味,位于田头屋角的榨菜腌制池开始向外排放又黑又臭的水,河道生态受到严重威胁。2003年开始,镇里建立了榨菜水集中装运处理排放的机制。如今,村干部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专业的人员来收集,并将污水装运到镇污水处理站,所需费用由镇村和企业共同承担。“这种操作模式使镇村乃至企业的资金形成了最佳组合,让‘成片连线’形成了强大合力。”陈苗根这样说。

  公共服务体系的“灯塔效应”

  专家指出,我市要实现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关键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其核心就在于能否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是我市协调工农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镇域范围内,让公共服务体系产生‘灯塔效应’,即不管住在哪里,无论收入高低,每个人都能公平享受到相同的公共服务产品,这是我们开展‘成片连线’推进的目标!”镇党委书记张国锋说。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泗门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共享。3年来,该镇累计完成40多公里的主干道建设,村级道路的硬化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形成了全镇“10分钟交通圈”;镇里统一组织垃圾保洁、绿化管护、河道保洁专职队伍,建成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中转、统一填埋和污水集中处理网络;完成了农民饮用水和农村电力扩容改造,有线电视、宽带传输的城乡联网;全镇引进了10家连锁超市和13家农村“放心店”,使每一个农民都能同样方便地购买优质商品;镇里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农民转岗就业培训,每个村民都有均等的受训机会;现在所有村都有村党校、党员教育点、村落文化宫,只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农村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对教育网点的调整和标准化卫生院建设,使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享有同样的教育卫生条件……

  万圣村的崔登友今年已60多岁。他说,10年前,村里人买东西一般喜欢往集镇跑,后来邻近的谢家路发展快了,大家就往谢家路跑,如今万圣村里啥都有,走出家门就能买到。老人家身体不太好,过去看病、买药、打针不太方便,现在村里建有一个小卫生院,平时看点小毛病他都喜欢来这里。乡村医生和村里的卫生联络员还经常到家里送药、宣传卫生知识。因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他报销医药费的事也可以由村干部代办了。“与住在集镇的亲戚相比,我收入少些,住的房子旧些,其他的想想也没差多少。”老人对此挺满意。

  村党总支书记周庆成坦言,3年前,万圣村和谢家路村的差距确实挺大,除了这条高夹公路,在其他软硬件方面,不少干部群众都觉得难以追赶。这几年,通过盘活存量,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但更重要的还是全镇范围内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创业条件和谢家路村站在了一条水平线上。“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信心!”

  随着硬件共享设施的全面铺开,泗门镇的“成片连线”工作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整体形象。如今,他们开始把整体推进的重点逐渐向建立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网络转移。目前,他们已经建立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七位一体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了集治保、调解、警务、民防、外来人口管理、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综合治理网。

  “乡镇政府是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光靠乡镇政府显然不现实,我们必须破除行政性体制安排和垄断经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复合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镇党委书记张国锋说,社会在不断发展,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体系建设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才能为全镇乃至全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专家观点

  “成片连线”要提升三个水平

  有关专家指出,我市“成片连线”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提升三个水平。

  一要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强农优工兴三产”的要求,强化“成片连线”推进的物质基础。“强农”就是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优工”就是要优化农村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对农民就业和增收效益明显的制造业,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兴三产”就是要发展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城市商贸物流等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二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成片连线”需要不断扩大设施建设、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形成城乡衔接、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交通、供水、供电、信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就业培训就是以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农村后备劳动力和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社会保障就是要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不断扩大保障的受益面。

  三是要提升“百千工程”建设水平。“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成片连线”就是要求各地把整治建设从点向面转变,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要把对传统农村的改造和传统农业、农民的改造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改善,推动当地产业的新发展、新社区的建设、新农村的培育、新风尚的树立、新体制的构建,带动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展开。在建设中,各地政府财政和社会帮扶资金要更多地向欠发达村倾斜,从而使“百千工程”协调平衡发展。(罗涟浩)

  各地“成片连线”的三种推进模式

  【余姚】

  主旨:通过营造多层面城乡统筹、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氛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做法:一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和新社区集聚。二是强化规划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的联网共享,强化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三是致力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四是集聚各方力量,构建合力建设新农村的投资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宁海】

  主旨:集中精力开展“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做法:一是在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搞好示范村、重点整治村以及旧村改造规划,确定到2010年建成4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二是按照“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要求,使环境整治工作从重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环境整治推进月”活动。三是把“两化”活动与生态县建设结合起来,与全国卫生县城和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结合起来,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四是全面实行保洁责任包干落实制度,建立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

  【北仑】

  主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做法:一是以规划为先导,确定规划建成区内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变,规划区外村庄建成农村新社区的发展蓝图。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设法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四是以扩大社会事业覆盖面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五是以民主和谐为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

  (陈勇龚宁叶初江赖刚罗涟浩)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