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宁海
宁海:从“摆渡人”到“化验师”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2006-09-11 10:41:07

  即使在旅途,冯兴元也手不释“卷”。

  中国宁波网讯 打开电脑,用google搜索,“冯兴元”赫然跃上屏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副教授,德国维藤大学经济文化比较研究所研究员,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委员,欧洲研究会会员,《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主编……

  宁海中学走出的高材生

  9月上旬,在宁海新世纪大酒店,冯兴元就坐在我对面,具有那种典型的温文、渊博的学者气质。使我惊讶的是:这个著作等身的人,并不是想象中的老学究,而是那样的年富力强、热情爽朗,一如窗外的秋阳秋风。

  冯兴元今年41岁,是我县大佳何镇冯家自然村人,父母开始是篾匠,后来进厂“吃五金饭”,属于较早的农村里的务工人群。令冯兴元印象深刻的是:父母都很开通,家庭气氛也很民主。“有时候父母加班晚了没赶上吃夜饭,我们会先上桌吃饭,不必等父母回来,但只吃自己的那一份。”

  冯兴元1982年从宁海中学毕业,以高分考取同济大学。由于他的英语考得特别好,所以志愿填了德语系。在大学学习时,他的英语、德语就达到了“能写会说”的水平,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冯兴元分配在国家文化部图书进出口公司,“我就像一个摆渡人,把中国的成就向国外展示,又把国外的经验介绍给国人。”他翻译出版了《德国秩序政策理论与实践文集》、《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等多部论著。

  1990年,冯兴元到“德国国家统计局与诺曼资金合作项目”工作,任办公室主任。这个项目主要是促进经济改革研究,并资助研究人员搞一些课题。这期间,冯兴元接触了许多著名学者,并在1995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财贸系,获金融学硕士学位。1999年开始,冯兴元飞赴德国,在维藤大学攻读经济博士,并逐渐把他的研究对象转到经济学方面,又成了中国县乡经济的“化验师”。

  回报桑梓的一种方式

  既然成了中国县乡经济的“化验师”,为家乡宁海把把脉,也就成为冯兴元的必备功课。去年,冯兴元对村民自治进行学术研究,调查了7个省的37个村,这其中就有我县的3个村。期间,他还应邀到深甽镇为村干部作过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他充分肯定了村民自治的成就,但也提出了政府、村委如何更有效率地为村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等问题……这一切,他在后来完成的《中国村级组织民主决策、治理、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里都有详尽的阐述。

  前年,有感于我省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冯兴元又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纳入自己的视野,到家乡宁海调查了多家中小企业。他在盛赞乡镇企业产权明晰、市场机制明确、带动就业明显的同时,也肯定了当地政府保护、扶持中小企业上规模、进规范的努力。当然,他也指出了乡镇企业在用地、环保、人才培养等环节上的矛盾与突破方向……艰辛的调研与智慧的火花,都写入了《乡镇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一书。此书后来荣获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成果奖。

  “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到家乡来搞调查研究啊?”我插问了一句。

  “是啊,这也算是回报桑梓的一种方式吧。当然,在家乡搞调研,在工作上也特别便利,毕竟有许多熟悉的干部群众,熟人好办事嘛!”冯兴元由衷地感谢宁海人的热情和帮助。这一次,他又是作为世界银行总部的专家,到宁海调研民间借贷发展状况的。

  丧失了许多做人的乐趣

  冯兴元勤于笔耕,已发表专著6本,评著24本,学术论文40多篇,并主编了《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等两套丛书。2004年,他荣获北京市民主党派政策研究一等奖。2005年,他的《政府公共服务事权研究》荣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等奖……“到现在,大概写了140万字,都超过同乡作家柔石了!”冯兴元感慨了一句。他接着告诉我:“其实我不停地读、写,并不是单位里有什么硬任务,而是一种做人、做学问的兴趣!”的确,冯兴元不抽烟不喝酒,业余时间除了看一点外文碟片(娱乐的同时也可学习外语),几乎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他不停地读书写作,纯粹是一种学者的使命感在自我加压,“使自己不断寻获新的知识增长点,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冯兴元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在是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研究员,一个女儿正在读高二。16年前,冯兴元就把父母接到了北京同住,老少三代在首都其乐融融地生活了多年。“你真是个孝子!”我听后忍不住说。冯兴元感慨了一句:“孝子?其实是媳妇好啊,他们还真相处得不错。”

  只是,冯兴元由于老是出差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这丧失了许多做人的乐趣,但是也没办法啊。”冯兴元又感慨了一句。(记者王方)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