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110万未成年人,就像110万朵稚嫩的花朵绽放在美丽的甬城。
在这儿,“一切为了孩子”是每一项制度、决策、行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这儿,“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是每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指针;
在这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人人参与的系统工程。
建立长效机制
“护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今年三月,全国城市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代表分几路视察了海曙、江东、江北和镇海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在天一家园,代表们看到孩子们有几千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地,大家纷纷询问这是后来造的,还是房产开发时预留的。当得知宁波在规划时要求配套用房必须达到标准时,大家都认为这一做法有远见。
这得益于我市的一项制度: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中,必须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基层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活动场所。
正是在这项制度的作用下,全市社区活动中心用房总建筑面积达到10.56万平方米;每个社区都建有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室外活动场地和市民学校等青少年教育和活动场所。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市委市政府为此制订了一系列类似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强工作力量,市文明委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联络员制度,市文明办新设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各县(市)区也明确了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对11个县(市)区、45个市级机关部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市财政每年拨出100万元,对完成目标工作任务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近几年我市财政每年安排社区活动设施资金1000万元,去年市级财政用于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资金近4000万元。同时,我市还规定,在彩票公益金中必须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近三年,这项资金投入累计达465万元。
净化社会环境
“护花”不是一部门一单位的事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再次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事实上,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集中行动,综治、教育、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重点检查校园周边书店、网吧、小摊和娱乐场所的经营情况,查缴淫秽色情读物、有害卡通读物、不良“口袋书”和盗版教材、教辅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出版物。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市各单位各部门采取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联合行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优化,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除了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我市还以保护未成年人为重点整顿各类文化市场,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和盗版出版物。近两年来,全市查缴非法出版物81.62万件,其中非法音像制品62万盒(张),非法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1.2万册,非法电脑学习软件光盘6702盒,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不法经营行为。
在除污去垢的同时,我市各级各部门还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市艺术剧院下属的儿童艺术剧团创排的儿童剧《网络宝贝》,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演出130多场;宁波剧院举办了未成年人高雅艺术演出月活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组织影剧院开设为大中小学生服务的联和教育院线,组织放映优秀国产影片,去年放映3800多场次,服务学生49.3万人次,受到大中小学生的欢迎。
各类电台、电视台精心办好少儿节目,形成了《阳光少年》、《小星星乐园》、《七色花》等一批品牌栏目,经常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向未成年人宣传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
与此同时,全市10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对个人参观实行半价,两年多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纳未成年人参观400多万人次。
构建教育网络
“护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
学校、家庭、社会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基础。在我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未成年人就像生活在一张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精心编织的“爱心网”中。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我市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积极调整德育课程结构,把重建师生互动关系、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加强体验作为改进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方向,构建以学会做人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课程向综合性、实践型发展。
各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素质磨练、职场体验等活动,已初步形成小学生参加学校劳技及社区活动、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地活动、高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军训活动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还重视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有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近三年平均每年增加2.5万多人,其中公办学校吸纳比例为6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入学、评优等方面已享受同城待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毕业生保送省一级重点中学。
家庭是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据统计,我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有2332所,形成覆盖全市的四级家庭教育网络,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83%。家长们在课堂上通过“换位体验”、“知心论坛”等形式,拉近了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更科学地掌握了教子方法。
正在制定的宁波市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提出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积极推进家庭育人工程,实施“百、千、万”家庭教育工程,即建立由百名家庭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举办千场家庭知识讲座、为万名居民授教解惑,创办百所农村(社区)家长学校、建立千个家庭课堂、编印万册宣传资料,收集千例案例、组织万名居民点评。
社区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社区重视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教育和实践场所,开设适合未成年人的阅览室、活动室和电脑室。全市有“四点钟学校”200余所,承担起放学后对未成年人的看护、教育责任。各社区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形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色品牌。
我市各社区多渠道、多层面地挖掘社区内的各类人力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队伍体系。社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的余热,目前,全市参与关心下一代的“五老”人员有5.7万余名,3278名“五老”人员担任了1775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建立帮教组织1775个,参与帮教的“五老”人员5136名。青年志愿者也成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