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何伟
●作为海洋大县,象山曾因为身处交通末梢而苦恼,象山港大桥建设的启动,给象山带来彻底接轨长三角的机遇。面对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课题,象山瞄准“港桥海联动”,港口升级、大桥建设、海洋开发,迎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十一五”开局之年,寻求发展新方位的浙江象山县表现不俗,肇始于即将奠基的一座跨海大桥。
长6.7公里,横跨象山港,将宁波城区与偏远象山联为一体。如果把象山港大桥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联系起来看,象山便不再是宁波的象山、浙江的象山,更成为上海的象山,长三角的象山。
“1小时到宁波,2小时到杭州,3小时到上海。”象山打“桥”牌,其深层用意在于“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国际”。
一桥飞驰激活半岛僵局
“象山港大桥建设是象山发展的最大机遇,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象山发展的最大优势。”年轻的县委书记周江勇用“两个最大”点评象山。这是几届领导班子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晶。
地处宁波南端的象山,实际上是座半岛,仅靠一条穿山越岭的公路与大陆相连。这两座跨海大桥,像一双回春妙手,使象山的战略区位发生了逆转。
这座桥是逼出来的。长三角县域经济的竞争,可以简化为接轨大上海的竞争。象山偏安半岛,在区域竞争中负重奋进,很大程度是因为身处交通末端。象山人至今记得,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从上海请来的星期天工程师,紧赶慢赶也要走上一天。虽然四度跻身全国百强县,但在宁波县市中,经济总量偏后,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象山距宁波最远,接受中心城市辐射的效应最低。时间就是金钱,象山人有着切肤之痛。
这座桥是学出来的。上海洋山港提前运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紧锣密鼓,“大树底下”的象山港怎么办?拼资源,缺水少地;比区位,地处交通末梢;吃渔业老本,潜伏问题不少,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民们面临痛苦的转业转产。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要速度又要质量的发展难度,令县乡干部们长叹不已。打通北大门,融入沪甬温发展轴,是象山冲破僵局的“华山一条路”。如是,变交通末端为沿海通道,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指日可待。
这座桥是干出来的。大桥列入浙江省交通规划,预可行性报告通过交通部审查,项目建议书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思路一旦明确,几届班子一棒接一棒地抓落实。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立项,9月中国开渔节期间奠基,明年6月开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通车。四处求援,自筹资金,作为象山的“一号工程”,大桥的倒排工期图挂在县领导办公室的显眼处。
桥未通,大桥经济的“管道”效应已经显现。(上接第1版)今年以来,上海的投资商来了,宁波的房地产商来了,象山的企业家更坐不住了,谋划着借桥生财。滨海度假区、游艇俱乐部、文化旅游热……招商部门忙得直抱怨分身无术。1至7月,全县新批外资项目30个,其中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9个。
桥海效应提升海洋经济
打“桥”牌,图的是做好“海”文章。大桥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象山把港、桥、海三者的联动,与这座绿色半岛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年7月,象山一民营造船厂接到1亿美元的国际大单,为德国一公司建造8艘万吨级货轮。记者实地一瞧,这家民营的“振宇”造船厂果然厂如其名。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石浦港南岸一段500米长的海岸线上,5座万吨级船台比肩排开,巨型船壳上焊花飞舞。据介绍,德国船运公司对造船要求历来苛刻,能把订单交给中国民营造船厂,不仅证明民营企业的造船实力得到国际认可,更预示着象山临港工业的崛起。“象山港大桥建设和海洋开发两大因素的叠加,将形成巨大的桥海综合乘数效应。”李关定对港桥的内在互动关系已有深刻认识。作为象山县县长,他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把海洋经济的文章做深做特做透。如今,按照宁波市委“港桥海联动”的总体部署,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发由陆域为主向海陆并举转变。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海”字不放松。港口经济蓬勃兴起,三大船舶制造基地在建万吨级以上船舶20余艘。造船业方兴未艾,其他行业也是沾海就旺。以“象山石浦海鲜”为品牌的餐饮业持续红火,跑马占地甚至到了上海滩;海滨旅游异常火爆,宾馆住宿一房难求;看得到海景的楼盘,价格一路飙升。临港工业挥洒大手笔,一期投资20亿元的中石油海洋工程基地项目,几经角逐花落象山,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但是,象山人更看重其产业链延伸效应,从而形成以海洋工程基地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此,一个远东海洋石油工程制造中心呼之欲出。作为海洋大县,象山县拥有200余座岛屿,海洋国土面积是陆地的5倍。象山海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多家,形成了一个涵盖保鲜、鱼粉、鱼糜、鱼油和海洋生物等多层次的水产加工体系。象山依靠科技兴海,调整捕捞作业结构,优化养殖水产品质量,提高海产品深加工水平,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去年,全县海洋产业增加值达40亿元,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1/3。
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由“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象山县政府按照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科学管理的改革路线图,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迈出三大步。缺位的补位。企业发展到哪,政府服务就跟到哪。象山县以“便民、透明、高效”为目标,构建起县、乡(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
越位的退位。今年,象山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拉开帷幕。各部门对各办事环节进行一次梳理,对不涉及安全的审批事项实施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各部门行政许可科整体进入县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业务,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中心与经发局合作专设了企业代理服务窗口,对本县企业投资和证照办理事项实行全程无偿服务。现在,中心即办件率由过去的68%提升到79%,涉及各类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初审事项审批比例达到全县各类审批事项的95%。针对一些职能部门的“中梗阻”现象,象山设立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连年开展民主评议,对评议后三位的单位实行通报批评、整改、扣发考核奖、调整领导班子等惩戒措施。今年,象山把评议范围延伸到乡镇(街道)机关科室和基层站、所、队,对考核落后的,其负责人将受到待岗、降职、免职等处分。今年上半年,象山工业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22.4%和24.9%,财政收入增长18.4%,招商引资成绩居宁波市前列。“十一五”开局,象山经济列车驶入既好又快的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