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宁波发展与人才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双击屏幕收看全屏 |
嘉宾介绍: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方建新
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茂胜
宁波市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后周昌林
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洪波
文字录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你收看今天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今天我们对话是有关城市发展和人才一个话题,今天我们特意和我们宁波市社科院、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市委人才办特别举行这一期对话,如果在今天节目当中有什么问题想咨询和了解,欢迎及时和我们取得互动,互动的方式登录我们中国宁波网的天一论坛,天一论坛的地址是www.bbs.cnnb.com.cn。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宁波市的几位嘉宾,坐在我旁边是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茂盛,另外一位是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方建新;另外一位是宁波市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周昌林;再向大家介绍是来自宁波市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洪波。今天很高兴能够请几位嘉宾来到我们直播室在这里作客,说到人才的引进和城市的发展,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很想请我们今天黄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次人才科技周之后,高洽会和高交会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这一次的高洽会和高交会是否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黄茂胜:十一五期间,宁波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来说,人才和科技是核心的支撑,这一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中国宁波人才科技周,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宁波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同时也是加快紧缺人才开发促进科技进步一个重要的抓手,人才科技周主要包括七项主题活动,高洽会,高交会,设计展,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海外人才创业行,人才高层论坛人才,人才科技宣传周。这七项活动是相互贯通,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科技周取得丰硕的成果,也达到预期的目的,整个人才科技周参会的人数突破3万人。参会单位的总量超过1400余家,基本涵盖宁波市里面最主要的机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卫生部门和重点的企业,同时人才的双向交流已经达成用人意向是7600余人次,人才合作达成意向是220多项,设计的金额达到30多亿元。应该说也是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个活动的开展对我们人才的引进,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我们新的人才科技理念的启迪,应该说都会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高洽会和高交会,以及今后宁波这样好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宁波,为宁波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里网友在网上提出一些问题,有一位网友说到有关应届毕业生来到宁波之后,感觉到自己并不能够适应,或者说并不能够被城市接受。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让一些高校的毕业生不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我们想请今天的嘉宾请方博谈谈今天的情况?
方建新:好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应届毕业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关系到应届毕业生和他们家长切身利益的大事情。让学有所长的人有更多更好的发挥才能的岗位,是我们人才工作的重大目标。但是在现实当中,有一些应届毕业生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确实不容易,这里原因非常多:除了所学的专业跟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一样,跟学历结构跟用人单位需要不一样,等等这些因素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大多都非常注重招聘的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企业,希望他所招的这些人员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能够很快上手,很快在单位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往往是缺少实践锻炼。往往适应岗位要求比较慢。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感觉到在用的当中觉得效果大打折扣。要找一个完全的生手,经过培养,然后才能用,觉得花的成本太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跟应届毕业生自己的期望值也有关。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年轻气盛,期望值很高。总希望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想一步到位,但实际上他的才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人才不人才市场的要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多高水平的人才?必须让市场来检验。所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即让我们从事人才工作的同时引起重视,也让应届毕业生对自我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主持人:方博我想问一下,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博士,你是宁波人吗?
方建新:我是宁波下辖的慈溪人。
主持人:你是毕业以后到宁波还是分配到宁波?
方建新:我到宁波比较早,我到宁波工作已经将近十年,当时我们还没有大张旗鼓高举引进人才的大旗,我到宁波来,其中原因之一我自己是宁波人,对生我养我这片土地有着挚爱,想为家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所发挥,另外一方面觉得在家乡离父母近一点,亲戚朋友多一点,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
主持人: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我想问下面这个问题,你觉得咱们宁波这块土地适不适合人才在这久居,或者上长久为宁波的发展做贡献?
方建新: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宁波这片土地是非常适合于人才创业创新。在宁波这块土地上我相信能够施展人才的才华。宁波有着深厚的儒商文化底蕴,宁波人具有开放的意识,具有能够容纳他人宽广的胸怀,宁波的生活环境也很好,宁波吃的非常丰富,居住环境宁波也位于全国前列,宁波是全国最佳人居城市之一,宁波这几年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等院校迅速发展,人才载体,人才的平台越来越多。人才的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最近这几年,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以来,我们出台一系列人才的优惠政策,这对人才的创新创业非常有利。
主持人:刚才方博士说到这么多,说到咱们宁波非常适合科技人才,当然包括适合所有人在这里居住,而且吃的好,住的好,环境也好。这样延伸到这样一个话题,人才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有些人说人才和城市的发展当然有非常大的直接关系,这个关系究竟有多重要,有着重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想请周处长谈一下?
周昌林:人才合城市发展的关系重大的题目,想用几句话把它说清楚很不容易。但是逻辑关系比较顺利。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实际上是核心,规模的扩大是基础。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市发展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可行。产业结构这一说,到人才产业结构实际上决定于人才的结构。人才结构通过两个方面影响了决定产业结构,人才的质量的变化特别是我们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比如说我们高层次人才进入宁波以后,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开发了需要新的产品,也打开需要新的市场,这些推动我们产业结构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这是人才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才结构的调整,高层次人才不可能一年之内,或者几年之内能够大批的经营,包括各种层次人才都是这样的情况。人才结构的调整同时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让产业结构调整让它符合市场的规律,属人才结构所制约,从逻辑关系来说,一个城市发展决定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决定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决定于人才结构的优化,从这个角度我们看,我认为人才是决定我们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关键的因素。这个我认为它的意义所在。
主持人:一个城市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各种人才对整个城市建设,在前段时间大家通过人才科技周可能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人才蓝皮书。这里有一个内容介绍,宁波首部人才蓝皮书一个大致情况。我们嘉宾已经把一个蓝皮书大致模样给大家看,是来自我们工程学院的陈教授。
陈洪波:各位观众,这个蓝皮书是我们宁波市第一部有关人才发展,人才开发的蓝皮书,这本书凝结我们市30多个理论工作者在过去的几年里所取得的研究的成果。这个发展包括主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们宁波人才开发一些特色经验。然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未来做出的预测,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我作为人才发展包括参与者,有关宁波“十一五”人才开发,这本我写的,我向各位观众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实行科教兴市的战略,取得的成果还是非常大的,01年的时候,宁波的人才总量325000。到了05年,人才的总量已经达到485000。人才的结构方面都达到很大的改善,跟其他城市相比,宁波的人才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人才的使用效率很高。这里有一个数据,01年的时候,宁波市百万元GDP所使用的人才数是2.4人,到05年下降到1.98人,2个人都不到。在长三角16个城市当中,宁波百万元GDP所使用的人才数仅次于苏州、上海居第三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宁波排在第一。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使用的效能比较高。而且在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宁波每万人专利的申请量,每万人专利的授权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一位。总之“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工作是取得很大的进展。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人才的总量还不足。结构性的矛盾很突出。根据宁波市“十一五”规划,人才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宁波市人才的需要总量达到80万,现在是485000。在未来的几年里,宁波市需要大量的人才。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加盟我们宁波。
主持人:刚才我们陈教授把大致一些情况,有关蓝皮书大致情况做了简单的解读,刚才陈教授也说,我们宁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这里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次高洽会确确实实有很多人才来应聘,希望在我们宁波谋求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据说好象这次高洽会招聘人才需求大多数以大专生为主,要求并不高,但是怎么会看到高洽会不高的现象,希望嘉宾回答一下,我们请黄主任给介绍一下?
黄茂胜:这次人才科技周“高洽会”是一个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我们整个人才科技周的亮点之一。“高洽会”是99年一号工程开始以来,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人才引进的平台,之所以叫“高洽会”,全称是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引进洽谈会,建成“高洽会”,参会要求,这次洽谈会当中,改成人才智力高洽会,“高洽会”所招聘的人才的主体是四高人才,就是高学历,研究生以上的学历;高职称,副高以上的职称;高技能就是高级技师这样以上的高级人才,还有高级经理管理人才,相当于部门经理以上,或者区域部门经理以上,包括总经理在内,本次这次参加高洽会,我们邀请全国60多所高校,加上宁波自己来总数达到1万多名,招聘的单位参差不齐,大部分的高校招聘研究生岗位,有些岗位不需要研究生岗位,高洽会需求方面需要大专生以上,我认为很正常,人才形成是宝塔型。
主持人:就刚才你一开始说到人才何谓人才?就看用人单位怎么看待人才两个字。
黄茂胜:关于人才的概念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个从统计学意义上说明,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规定,人才的概念,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称之为人才,我们48.5万人才就是按这个来统计。高中生不算,初中生也不算,这个是统计学意义上。另外还有一个观念意义上的人才,全国人才大会提出来,只要为中国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这是从观念意义,就是全国人民任何一个人只要为三个文明做贡献都是人才。这样两层意义上来说,统计学有统计学的意义,我们人才资源的开发是个大开发,大人才的观念,不能简单说,学历低就不是人才,学历高就一定是人才,这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你这个人才真正是不是被用人单位所喜欢,被社会所承认,你能创造出你应有的价值,一切靠你的作为来体现。
主持人:在这里想问方博士一个问题,刚才谈了那么多,你之所以留在宁波,为宁波的发展做贡献,就是因为你家乡是宁波慈溪的,还有宁波有很好的环境,就你个人的理解,和你个人的了解,从咱们宁波城市发展状态来看,咱们宁波最需要哪些人才?
方建新:从宁波目前发展的需要来看,宁波目前最需要六类紧缺人才:第一类科技创新人才,第二类是国际商贸人才,第三类是企业家人才,第四类是高技能人才,第五类是现代服务业人才,第六类人文学科方面的人才,这几类紧缺人才是跟我们宁波的城市定位紧密相连,今年年初制定宁波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宁波城市定位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华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发展先进制造业就需要先进科技创新人才,我们要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而且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国际商贸人才,我们经济要发展需要很多的企业家人才。懂得经营管理,懂得市场经济的企业家人才。当然宁波是以一个工业为主的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这些行业也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来操作。另外宁波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今后五年我们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这样我们也需要大量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当然,我们宁波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需要人文学科方面的人才,这六类人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方博士说到,从我们目前来看需要六类人才,我不知道刚才有没有记清楚,一个创新人才、商贸人才、还有高技能的人才、还有就是现代服务业的人才、以及人文学科方面人才、还有企业家人才。应该说我们宁波需要的人才是非常全面的。说到这里我们很多网友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在这里需要给大家回答一下。这里有人问到事业单位招人的标准难道就是考试?我相信不用嘉宾回答这个问题,招人考试的标准不一样,有些可能经过笔试,有些经过面试,有些考察你的实际能力来进行面试,还有这里网友提到,现在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太难的问题,刚才方博士也提到了。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问题,有一个网友问到说,有关是否控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这个我不知道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样一种情况,他说是有关部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待,大学生辛辛苦苦的大学读出来,却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找到其他的工作,而其他工作专业对口的人被占,去找其他的工作,这样恶性循环,而大学生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学起来很困难,大学这几年珍惜白读,真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嘉宾是不是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周昌林:对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首先专业不对口这种现象是存在的。我们对很多的大学生辛苦读了四年,或者读了七年,以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我们刚才到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个人认为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实际他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应该是正常存在的现象。我们市场变化是非常迅速的,我们高校设置的专业和市场的对接不可能完全的吻合。市场变化快,我们高校专业,特别是我们培养专业学生这个过程很长,往往这个变化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往往导致结构性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我认为是一种不对口现象当中主要的部分,当然还有其他的不对口,比如个人和需求单位相互之间沟通或者协商不能够达成一致。导致有些需要某个专业的人也有这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这是有这方面的情况的。至于解决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的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要下功夫,当然这是很大的方面,我想谈谈我们学生个人该怎样去尽可能去克服这种困难?首先有一个预期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自己辛苦了四年,而且投入了相当的成本,总希望能够找一个回报比较高或者比较快对口的专业,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我们现在的社会必须要满足企业的需求的人才能找到他自己对口的工作。往往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就提出比较过高的要求,当然心情可以理解。这往往是导致沟通困难的原因,我们首先克服一下这种期望值过高的心态。第二种我们换一种思维,我们现在所说的专业,所学的知识,只不过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这个知识应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如果说一学定终生这个在现代社会不现实的想法,所以转变思路,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工作。
主持人:在这里我想问一下,我们陈教授,有人说咱们宁波是一个适合留学生在这里学习和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合适的土壤。你认为是这样吗?
陈洪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宁波应当也是留学生投资、生活比较理想的创业地方。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宁波的经济发展很快,而且宁波经济跟其他经济很大的区别,外向型的程度很高。作为留学生,熟悉外面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们宁波投资,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发展对外贸易,服务于国内经济,这个方面都能发挥用武之地。
主持人:各位网友你现在收看是中国宁波网在每周四晚上七点到八点为大家举行的《对话》节目。今天邀请几位嘉宾是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茂盛、宁波市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周昌林、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方建新、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洪波。刚才大家分别就宁波城市发展与人才引进一些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在这里我们有一位网友说,近几年宁波市引进人才的力度来看,不可为大,但从引进的顶尖人才来看,给人感觉来说,院士好象是花瓶?可能这个问题从两面来说,请黄主任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黄茂胜:人才的引进应该既注重一流人才,拔尖人才的引进,也注重其他人才的引进,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从目前宁波人才状况来看,宁波的人才总量不算最大,但总体上增大的速度还是快的。宁波最缺乏是一流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核心人才,这个对于宁波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院士是拔尖人才最吸引人一个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按照现在来说甬籍两个院士已经达到八九十位,但是真正在宁波没有一位,这不仅关系宁波的层次,也关系到宁波对人才吸引力的标志,九九年一号工程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在有11位院士为宁波服务,我没有讲正式引进,院士的引进和其他人才的引进不太一样,我们讲叫柔性引进。院士的引进以引智为主,目前11位院士在宁波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相关一些个别的重点企业,他们最主要为高校本身的发展,因为他们的知识,对高校的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效率。刚才网友说,有些院士担任校长,是不是发挥作用,在一点上作用肯定发挥,而且作用不是太小,此外,院士在这当中,不是一年都在这,有的可能半年,有的可能是常年,这也是运用人才的使用方法,是一种引智的方法,当然今后在高层次人才的当中,最好是适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对宁波今后一个产业的发展,或者一个方向的发展,能产生重大作用我们将会多引进,更快促进宁波的经济发展。
主持人:我想问黄主任一个问题,这个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不知道网友从哪个方面去看,宁波本地到外面就学之后,毕业回到宁波来,支持宁波的家乡建设,这位网友说,他所了解宁波高考考上大学之后,不再回来宁波,到外面求学,这样对宁波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他认为宁波的孩子一定比外来人更了解宁波,更热爱宁波,宁波的发展需要人才,从这一方面如何吸引本地的生源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来做发展?
黄茂胜:关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们宁波生源一般一年2万名左右,真正回来只有一半。去年招收正是在宁波引进的学生是三万多名,其中一万多是外地人。这样的情况好多,一个是考研,本科生继续深造。另外还有一个自己直接找到工作,因为父母亲开企业,或者其他关系,直接进入,他不经过我们就业渠道。第三个比方说参军,出国,等等其它因素,我们称之为隐性就业,虽然在政府的统计层面上没有把握,实际上已经就业了。人往高处走,中国这么大,而且还有更好的一些地方和发展,他学的专业是不是符合宁波再继续的发展,都是根据情况。上海、北京、深圳甚至国外可能都有他发展的余地,有部分不回来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在国内其他城市发展,同样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继续做贡献,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事情,我们宁波的生源不仅仅是为宁波培养人才,更重要为国家培养人才,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我们鼓励宁波生源的学生到西部去,去开发参与国家的建设。当然真正要把好的学生都吸引到宁波来,我想更好的改善我们发展环境,改善我们的城市环境,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宁波以更加崭新的面貌,以更加优越的姿态展现学生面前,我相信更多的学生回来为家乡效力。
主持人:刚才黄主任为引进人才做倡议书,也为很多宁波的学子来做这样的倡议书,当然不管任何一个,你在哪里就读高材生,或者高校的学生也好,在哪里就业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在这里网友提到一个问题,很多人花了四年六年的时间读本科研究生,什么英语几级,计算机几级很多,但是实际工作之后,英语口语不行,计算机程序不大会,想请问嘉宾这样的人算不算人才,我想请问方博士你觉得这样的人才算人才吗?
方建新:我觉得这位网友这么说,应该说存在有这种现象,但这种现象非常少,这不能代表普遍现象。应该讲学生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是有帮助的。从方向上讲,这是一条正确之路。当然,不排除有几个别花六年十年、十几年的时间还没读出名堂,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算不上人才,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成为人才,高校的学校所教授的知识,能够真正转化到实践当中的应用,在实践当中发挥作用这里头还有很多环节。一个高校的正规教育,还要看学生本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他理解接收能力强这些知识能够吸收,如果不强,他不能够吸收,说明这些知识还没有传授到他身上去。第二个还要看这个学生,能不能把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工作当中。应用到工作当中,他有一个转化的机能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机能,学是学,这个知识是灌进去,但是倒不出来,这样的人确实在实际当中作用不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这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品德,如果这个人思想品德是比较高尚,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到正确的方向,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他是一个人才。如果这个人思想品德很差,道德败坏,把他所学的知识用于犯罪,犯法那他也不是人才,是害群之马。另外人才能够发挥作用,还跟人才的工作环境创业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简单的讲这个人学了几年没有用,这样以此来否定学校的教育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主持人:好的,说到这,我们再来看看,回到刚才另外一个话题当中来,就是城市的发展和我们人才的引进,有位网友他说曾经听说上海某年缺少电焊工,工资达5到6千每个月,而普遍高校的学生早不到工作,人家读那么多年,那么辛苦,还不如机工,其实,各个城市发展和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觉,缺少一样都很难全面发展,但是怎么样来解决这样的矛盾,我想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才的引进这方面。周处长来给介绍一下?
周昌林:我想先补充刚刚黄主任跟方博士两个问题。刚刚有一个网友说,宁波人可能更热爱宁波,这个地方纠正一下,我们外来的人员也热爱宁波。
主持人:您能不能透露一下你来自哪里?
周昌林:我来自安徽,我是99年人才引进过来。我跟他同样热爱宁波。第二个方博士刚才谈到人才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刚刚这个问题也是回答人才到底什么叫人才这个概念?那个网友他说他是高学历,他把高技能排除在之外,我们自古以来人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贤,一个是能,贤的意思这个人的道德品德要高。能这个人的能力有一种创造力,有各种的技能,还要具备各种知识。这是两个方面。后来我们国家的选拔官员一直就是对人才的标准,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从隋唐到明清,1300多年,我们科举制,科举制选拔人才他是对儒家的经典为蓝本,进行分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就叫人才。有些网友不自信,认为自己不是人才。还有网友过于自信,只要我拿到学历,拿到文凭就是人才,刚刚方博士谈到很清楚,既是你有文凭,你有能力,但是没有发挥到好,这也不是人才。人才按照方主任的讲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作为网友来说,对我们来说,应该对人才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了人才的概念,刚刚网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主持人:说到人才引进,很多人说,从高科技人才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站得更高一些,看看如何引进一些,外来的,比如说国外的一些高科技人才。在这方面我们究竟怎么样来创造一个环境?或者说怎么样做的更好,来让我们这些人才热爱宁波、留在宁波,请陈教授谈一下?
陈洪波:近几年,宁波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应该说有很大的进展,包括海外高层次的人才都引到宁波来。像宁波的现在的院士,院士已经达到11位,五年以前只有3位。结果很明显,海外高层次的人才也在引进当中。当然跟像大城市,上海、北京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像人才环境上还有一定的不足。环境的改善跟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十一五”期间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持续的发展,如果环境继续改善的话,海外高层次的人才将会更多到我们市里来工作。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位网友提出问题,他说想帮朋友问一下,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人才之争,如果一个地方能够吸收住人才,那么那个地方的经济科技将会很大的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宁波现在需要大量的人才,也已经有大量的人才为宁波服务。我也听到有的人才来了宁波之后,因为基础设施和其他的保障不是很到位,有的是答应的条件没有满足,碰到这种情况引进的人才有一些人才会碰到搞好的环境的地方,就会马上离开了,造就别的企业项目。这样就会导致某些项目投资的项目被迫就停工,在这这里想问一下,从市里面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有没有保障人才的利益,把人才完全留下来,为宁波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建设来进行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宁波在整个人才环境的营造上,十五期间下了很大的工夫。从政府层面来说,主要做四件事情:一个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包括人才观念的更新、人才战略的确立。我们政府职能的转化和整个社会氛围的营造。这四个方面就是给人才的引进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才社会环境的优势。第二件事情就是政策上的优惠,第一称之为观念创新,第二是政策创新,政府推动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层面上推动,在人才层面上有在户籍政策上,在编制政策上,在奖励政策上,在退休政策上,在激励政策上,包括现在最近出台的一些科技项目的一些政策。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都应该说有了比较相对完整一套政策体系,也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三件事情政府要做的开发平台,就是我们现在所做,包括人才引进的平台,培养的平台,使用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对人才引进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这个通过我们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宁波各种创业载体的建设,包括我们各种开发载体的搭建,人才科技周市委市政府搭建的大型人才科技开发交流对接这样一个平台,第四个提供高校的服务。就是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一些必须的服务,包括法律方面的服务,包括引进方面手续方面的服务。打开绿色通道等等。我想营造环境制定政策,打造创业的氛围。之后就是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政府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四个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宁波的整体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人才引进的数量也在逐年的递增。具体当中来说,可能个别的人才在政策的享受上,在其他方面的,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也将积极的采取措施,进一步的优化人才的整体环境。尤其是人才的发展环境。为人才到宁波来创新、创业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主持人:在这里还有一位网友,他说可以发现我们政府目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运用。确实,不重视人才不恰当地使用人才就如同浪费资源,就像浪费水源和稀有矿源一样,想问各位嘉宾,人才就业的机会在宁波是不是平衡?
黄茂胜:现在宁波的总体工作,一个是公务员系列,一个是事业单位,还有一个企业。主要是这三个层面。宁波在整个人才建设上提出三岗一高地,所谓三岗,促进人才广聚博纳的开放岗、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自由岗、促进人才成就事业的创业岗。开放、自由创业是整个人才密切相关的方面,一个城市只有开放才能吸引人才,一个城市只有自由才能留住人才,一个城市只有创业最后才能用好人才,为宁波经济建设服务,这三个之间是相辅相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是三各最主要的环节,引进培养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所谓创业岗就是使“四不”意义上的自由自主流动,人才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一个不分性质,不限地域,不拒身份,不论形式地自主和自由流动。不分性质,是指不管机关、事业、企业三支队伍之间是打通的。不限地域,不管是从外地流进宁波,还是从宁波流向外地都应该畅通无阻。不拒身份,是指不管是工人身份还是干部身份。不论形式,指不管你是刚性引进还是软性引进,都是一样对待。只要实现四不意义上的公平流动,我想就业的机会都是公平。公务员要统一考试,事业单位也要提供一定的考试手段,都要从高分开始录取,企业更是,你这个人才对他有没有用,这是对他最高的标准,否则不会养闲人,机会都是一样。当然总的实施当中,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机制上的原因,目前四不意义上的自主自由流动还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我们正在努力。这次人才开发总体思想上,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载体平台、完善政策制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发能力,创新、整合、完善、优化、提升这十个字实际上都是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就是给宁波创造一个更加好的人才环境,也给人才在宁波创新创业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机会,能够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
主持人:刚才黄主任说的非常好,刚才几位嘉宾介绍一个话题的时候,在身边不经意之间飞过来一个小蚊子,我在想如果有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人对物都没有伤害这种方法,来消灭蚊虫,我相信你也是宁波非常需要的人才,不管什么人才,只要这个城市需要都欢迎你的到来。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视频《对话》到这里结束,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参与我们的对话,也感谢在网络那边收看我们今天《对话》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