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乌月琴老人10年创作演出唱响政府好政策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6-10-09 08:06:40

  乌月琴和宣传队的伙伴们。记者陈爱红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陈爱红通讯员申来宾)一个只上过3年学堂的老太太,凭着对艺术的热爱,10年来自编自导了8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带领一群老人在宁波周边地区义务演出了400多场节目。昨天,记者在甬江街道河东村见到70岁的乌月琴老人时,她还即兴表演了越剧、甬剧、宁波走书,一气唱了2个多小时。乌月琴老人的邻居们告诉记者,乌月琴老人的表演最大的特点是老调新唱,在她的嘴中,不仅有“邱隘雪菜、奉化芋艿头、慈溪杨梅走出国门挣外汇”的宁波特产新唱,还有“老江桥、新江桥、琴桥一座座,交通海陆空,四通八达好出行”、“百丈街变成了万丈街”的宁波新景。

  自学越剧走上舞台

  乌月琴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年少时家境并不宽裕,但是父母还是让她上了3年的学堂。14岁时,她跳着《十里送夫去参军》做了一名业余文宣队员。后来,她开始自学越剧。有时为了学好一段唱腔,她要到民乐剧场和天然舞台去反复地看一出戏,三遍、五遍,她终于将当时金玉兰、徐秋霞演的《卖草藤》、《母与子》等节目搬上了农村的舞台。到后来,在农村唱出名气来了的乌月琴也被邀请到民乐剧场去表演。就是凭着这种执著,乌月琴在工作之余不仅先后学会了各种越剧唱腔,还学了甬剧和宁波走书,成了镇上的业余文艺骨干。

  组织团队义务演出

  退休后,乌月琴终于有大量的时间做自己喜爱的说唱工作。1996年,甬江镇中老年文宣队成立了,乌月琴和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老人走到了一起,义务为群众演出。在唱多了传统的节目后,乌月琴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天,乌月琴在小店里听到店主和顾客们聊起附近一对婆媳为一块月饼发生争吵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通过了解后,乌月琴将这件事编成了一个新剧《月饼的风波》,没想到这个节目在后来的表演中深受观众的喜爱,演了一场又一场,大家都说这戏实在,讲的就是自家的事。

  受到鼓舞后,乌月琴更加有了兴致,她通过与乡亲聊天、看报纸、听新闻,先后编出《开心老太》、《赌毒恨》、《学习法律喜人心》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受到了乡亲的欢迎,也引起了街道宣传部门的重视。乌月琴用宁波方言演唱宁波人的故事,先后创作了80多个剧本,和甬江镇中老年文宣队的老人们义务在余姚、奉化、鄞州、镇海、北仑、海曙的街道、敬老院、广场演出了400多场次,多次获得市、区级文艺汇演的各种奖项。江北区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曾说:我就不用讲话了,乌月琴的歌声比我还生动、透彻,让乌月琴来唱吧。每次街道有政策要宣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请乌月琴来唱唱吧。

  录制DV歌唱宁波

  乌月琴写的都是身边的事,唱的都是身边的人,老邻居们都说她人品如歌,在大家的眼里她是个好媳妇,丈夫去世10多年后她仍全心照顾婆婆到90多岁去世。2004年,在女儿的支持下,乌月琴参加了浙江电视台的一档戏剧打擂,还过了一把擂主瘾,几个评委说,如果能去掉演唱中的方言影响,可以把她推向全省。乌月琴老人说,她为宁波的乡亲唱了几十年,乐在其中,改掉了方言,就没有了她乌月琴。

  在乌月琴70岁生日时,孩子们出资帮她拍了一张DV。拍DV时,乌月琴老人在日湖公园里唱了整整一上午,引得游人驻足,一位家住庄市的老太太还特意央求录好后送她一张碟片。在这张DV里,乌月琴老人将自己创作的本土节目唱了一曲又一曲,但是她说宁波每天都在变化,她唱了一生也唱不尽宁波好。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