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藏油于民"完善中国石油储储备体系
稿源: 中国消费网  | 2006-10-17 15:32:56

  中国宁波网讯 当下,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民营石油企业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镇海储备基地是我国为维护能源安全而确定的首批4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宁波大榭岛的原油码头是与镇海储备基地相配套的两个原油码头之一。图为大榭岛原油码头全景。

  上周,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已正式启动。据悉,已有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注入中石化集团的浙江镇海基地。业内专家对外称,此举标志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战略石油储备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形势下,石油储备由此应运而生。而中国起步很迟,直至1993年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动议才被提出。

  据悉,按照石油储备计划的整体布局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按计划,明后两年其它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大连、黄岛、舟山也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将此次镇海基地注油喻为是中国石油储备体系这一“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并认为构建石油储备体系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比如相关石油储备管理办法的制定、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众所周知,在中国油气领域里,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是三大主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完成国家石油储备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有专家坦言: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必须考虑商业运作,民营油企的力量不能被小视。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打造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主要方向。像体制比较健全的欧美、日韩等国家,都有商业石油公司、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据悉,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而日本166天的石油储备天数中,民间储备为77天,占据国家总储量的46.4%。

  而事实上,中国民营油企的自身实力也为“藏油于民”提供了有力条件。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有8万余家,拥有100万员工,近4万座加油站,3000万吨仓储能力,2500万吨码头吞吐量,年销售石油总量近1亿吨,约1万亿资产。

  打造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此前哈尔滨石油体制改革论坛上,民营油企曾联合发起上书,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提出“藏油于民”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议。

  此建议书指出:民企参与国家石油储备,可以使国家受益、民企获取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国内,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降低国家石油储备成本。对于国外,可以使民企发挥其经营灵活、信息灵通、目标小的优势,形成多元化、多成分的海外兵团,使收购油源的行为更灵活。

  对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国家有关部门亦在战略考量。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吴国华处长表示,该部高度重视石油企业各类企业发展的问题,而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也指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应该让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条腿走路”,同时让民营企业也参与进来。

  尽管官员们对“藏油于民”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直至目前,记者尚未看到一个官方的决策性文件出炉。或许这个问题会在下一步得到解决,但这个“下一步”是否不应来得太晚。 (编辑:王彦艳)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