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王量迪)宁波人喜爱的红膏炝蟹、蟹糊、泥螺等传统腌制水产品有望起死回生!昨前两天,由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组成的调研组,专程来甬对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进行了实地调研。
泥螺和蟹糊所遇到的难题,源于去年10月1日出台的国家卫生标准《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这份新国标在微生物指标方面明确规定,菌落总数必须≤5000活菌数/克,比原标准严格了10倍。但据宁波大学一位教授介绍,蟹类腌制品要保持宁波地方特色的风味,同时又要将菌落总数控制在新国标的指标内,不仅目前本市没有一家批量生产企业能够达标,就是在实验室也难以做到。因此,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就如一道“封杀令”。为此,本报今年7月17日就此事刊发了《宁波人将告别传统腌制水产品?》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较强反响,并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市水产行业协会的有关调查显示,全市现有80多家大中型腌制水产品企业,年销售额4.5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产量与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但新国标的出台和实施,已对宁波腌制水产品行业带来严重冲击,整个产业的销量普遍下降,其中浙江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9月份的销售额已从上年同期的1400万元锐减到不足400万元。
昨前两天,调研组在与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水产行业协会和腌制水产品主要加工企业代表进行详细的座谈交流后,又先后考察了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并对难以执行“菌落总数≤5000活菌数/克”的产品进行了现场样品采集。
调研组负责人、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张成玉表示,《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受质疑一事,受到了国家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已启动了标准修改程序。调研组这次来甬的目的就是广泛收集科学实验数据,以证明泥螺、蟹糊的菌落数量不可能≤5000活菌数/克,同时证明菌落数量超过5000活菌数/克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仍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一旦数据翔实科学,就可能向国标委提出相关评议意见,要求对国标中的部分指标进行合理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