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驾驶员面前的显示屏即时显示车辆运行情况。记者刘波摄
昨天,中欧智能公交系统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MAIN项目大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德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4个欧盟国家以及国内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多位专家共商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并交流经验。据了解,MAIN项目是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受欧盟亚洲城市计划支持的首个中欧科研合作项目。经过3年的合作,目前我市已在公交网络上安装智能公交示范系统,并在330路等17辆运营公交车上试点应用。
司机通过显示屏洞察一切
昨天下午,记者在公交330路(广济街———洪塘)广济始发站看到,运营车辆上都安装了BPV智能公交示范车载系统。在驾驶员身边放着一台10英寸左右的液晶显示屏,上面显示有车辆拐弯、靠站,紧急告警、照看物品、禁止吸烟、禁伸头手、更换司机等10多条信息以及“电子线路图”等。
据驾驶员反映,智能车载系统对驾驶员和乘客确有很多帮助。他可以通过屏幕显示的“电子线路图”看到车辆所处的位置,还有前后方运营车辆的行进状态,以及前方停靠站点等信息,可以即时调整行车速度。而有了“紧急告警”车载系统,如果遇到交通事故、车门未关等突发情况都可以及时报警,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目前这一系统还处在试用示范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设备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虽然目前从外观上看,乘客也许难以觉察到与以前的车辆有何不同,但是今后如果各项智能系统齐全后,将对公交行车安全、服务质量和调度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方便。
许多设备目前只有模拟功能
据负责MAIN项目的牵头人德国BPV公司张锡文博士介绍,由于受条件限制,在330路公交车上所看到的仅仅是BPV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很少部分,许多设备还只有模拟示范功能。而整个智能公交系统包括3大模块:其一是控制中心系统,它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与运营车辆的车载系统连接,对运营车辆实施实时的远程监控,并根据线路运行情况作出跨线路、跨区域的实时调度,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其二是车载系统,这一系统最多可以同时支持40个外挂。除了前面所述功能外,驾驶员还可通过感应器对运营中的车辆发动机、门控、轮胎气压等情况进行监控,为安全操作提供即时指导。其三是车站系统,即通过“电子站台”实时播报车辆到站时间、乘客容量多少,以便乘客合理选择。因此,可以说智能公交比以往更具人性化。
3大推广瓶颈首推资金缺乏
那么,乘客何时才能真正享受智能公交带来的安全、便捷的服务呢?
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童荣华表示,这还需要等待一定时日。童荣华说,各地公交企业对智能公交执行标准不一、资源无法共享、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经费,这是制约智能公交系统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都在进行智能公交的产品研发,有开发智能IC卡系统的、有研究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有智能管理系统的,不一而足。但是这些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互不兼容,导致不同的车型只能支持不同的系统,从而阻碍了智能系统的推广应用。其次,智能公交应用还涉及到交通、规划、电力、通讯等多个部门的政策、技术和数据支持,但目前这些资源还不能做到兼容共享。
“而最大的难题可能还是资金。”童荣华说,智能公交普及推广需要购置大量的智能设备、更换车辆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这些都取决于雄厚的财力。
欧盟积极推广应用该系统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英国默西塞德郡交通局项目经理卡仑介绍了欧盟交通政策及发展现状。据介绍,目前欧盟国家乃至全球都面临着几大共同的难题:交通模式发展不平衡,私家车大量涌现;交通堵塞;汽车尾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泊车位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交通障碍影响社区间的往来,农村交通不便利等等。根据丹麦奥尔堡、意大利拿波里和英国利物浦3个城市的6项成功的交通模式案例分析,发展可持续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是解决这些难题必由之路。
目前,上述国家都在积极推广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公交IT、利用太阳能和清洁能源汽车,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
-新闻背景
宁波公交走出国门取经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的交通资源显得非常吃紧,交通压力以及由交通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危害越来越大,我市一直在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探索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之路,在治理公交车尾气排放、更新车辆、优化公交线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这些只能是治标而不能治本,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我市成功争取到“欧盟亚洲城市计划”援助。同年11月,MAIN宁波智能公交系统运行模式和宁波可持续性出行计划立项。该项目计划执行期为3年,由“欧盟亚洲城市计划”提供50万欧元无偿援助,以支持示范欧洲先进公交管理和实时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和实施,旨在促进中欧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在开发、规划和实施可持续性交通发展政策及智能公交系统领域交流经验,为中国其他有同样需求的城市提供相应的经验。期间,我市代表团对英、德、意和丹麦等4国合作伙伴城市进行了多次考察取经。记者诸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