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叫不响,出口只能为别人做嫁衣
———品牌建设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知名产品,更是一个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体现
———发展无止境,而机遇总是偏爱有头脑的人
记者印象
纽约的第五大道聚集了世界上最顶端最高档的服饰品牌。早些年,中国的服装品牌要进入那里的市场难于登天,然而2004年,奉化爱伊美公司“掌门人”傅志存轻松地利用其在海外注册的“AIY鄄IMEI”商标,在第五大道40街上开出了专卖店,去年,他在这条大街上做了80多万美元的生意。
“我们100多美元一件的羊绒大衣出厂价,在国外最少也要卖几千美元,利润是很大的,所以我想,先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以产品的质量逐渐树立知名度,赚老外的钱。”傅志存说。
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十足的魄力,傅志存从红帮裁缝学徒做起,18岁进厂,21岁便初任“掌门”,从小型加工厂,到产销型企业,到“借船出海”、自营出口;从看准附加值较高的羊绒大衣市场前景,到亲自赴日本学习制作艺术;从本行业的资金积累、做大做强,到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他领着爱伊美服饰公司上上下下,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无数精彩……
对话
拓展市场要“双轮驱动”
———关于开店经
记者:爱伊美几乎与宁波服装产业的成长同步,20多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爱伊美获得了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你怎样确定营销策略?
傅志存:谈不上策略,只是我认为,我们的产品要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势必要内外两个市场一起拓展,形象地说是“双轮驱动”。目前,我们的国内市场基本以上海为依托,现在已在北京、哈尔滨、武汉、南京等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分公司,形成了销售网络;国外则确立了以日本、美国、欧盟为主导市场,以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为辅助市场的多层次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并在2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开设销售公司、专卖店等。
贴牌不是永远的出路
———关于创牌历程
记者:早在2004年,爱伊美羊绒大衣已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成为国内首个出口免验的羊绒大衣品牌;在国外,你们也开了不少专卖店。看样子,公司的创牌之路走得挺顺畅的?
傅志存:是的。作为全国最大的羊绒服装出口企业,爱伊美服饰出口已经有16年了,刚开始全部是贴牌加工,为美国STJOHON、法国皮尔卡丹、德国GOERRYWEBER等著名品牌生产。然而,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叫不响,出口只能为别人做嫁衣,贴牌不是永远的出路,贴牌的利润只能是少得可怜的加工费。
1998年爱伊美有了自己的品牌,而后在21个国家注册了商标。慢慢地,“AIY鄄IMEI”品牌的羊绒大衣通过与日本客户合作,通过美国纽约第五大街的专卖店,通过法国巴黎的销售分公司开始在国外销售了。虽然以自己品牌出去的衣服在卖的价格跟国际的品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比贴牌加工要好多了。
当然,总的来说,我们产品档次、品牌价值比起意大利、美国几百年的积淀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品牌虽然是打出去了,但要在国际上确立自己的品牌地位,真的很难。事实上,品牌建设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知名产品,更是一个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体现。
自主设计可以让我们掌控定价权
———关于创新发展
记者:爱伊美一直比较注重产品、款式创新,这些年对于设计队伍的投入是否让你们尝尽了甜头?
傅志存:的确如此。可以举一个法国客商下单的例子,倘若他是拿着固定款式来工厂寻找样本下单的,那么,他们所考虑的第一要素必定是价格;但一旦客人‘瞄’上了我们自己设计的新鲜款式,那么,定价的主动权便在我们自己手上。所以说,创新的确是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
惟其如此,我们对产品、款式的创新和研发越发重视。成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服装针织与粗纺面料产品的系统研发10年以来,目前,我们已培养造就了由39名服装设计人员组成的“本土化”设计队伍,并与国内外高级服装设计师联手,在上海和日本大阪、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设立了新产品设计开发室。近几年,其投放研发新产品的资金每年已达600万到700万元,新产品、新款式产值率达到40%左右。
发展无止境
———关于下一步计划
记者:企业现在正朝着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那么下一步,你还有些什么打算?
傅志存:发展无止境,而机遇总是偏爱有头脑的人。今后,在本行业内,我们将进一步着力于产品的品质,做高档的、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的稳定发展也让我有多元化经营的考虑。目前,我们正在本地筹建一个四星级宾馆;建造一个热电厂,涉足能源产业是我们下一步的计划。(记者崔凌琳通讯员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