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近日,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希涛教授,对四明山镇悬岩村罗成山及附近山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考察。考察后,他认为,这片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海拔600—800米的山地,为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新世“夷平面”,并将其命名为“四明山面”。这是四明山镇境内继8月份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之后的又一重大地质发现。
据专家考证,在距今2200万年—6500万年的古近纪,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当时的喜马拉雅山还是海洋残余。在距今1000万年—2200万年期间,地球地壳表层发生了强烈的“夷平作用”,把山夷平,把平原抬高,整个中国大陆形成了一个准平原即“夷平面”,海拔大致在500—1000米之间。然后在中新世中晚期(距今800万年—1500万年),青藏高原隆起,东部平原下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呈三大阶梯状的地势,河流顺这一地势下切,对这一准平原进行了切割,峡谷、河谷等地貌也由此形成。但与此同时,这一地质作用又将这一准平原切割得七零八落,因此幸存下来保存完好的“夷平面”所剩无几。
赵希涛教授认为,在四明山镇悬岩村罗成山及附近山地发现的这片中新世“夷平面”,对探讨我国的地貌演化和地壳运动的历史特征、规律及研究古地理环境,都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吕芳 鲁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