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接到来电后,记者当即赶到横溪菜场。菜场门口聚着三四十个债主,大家拿着欠条,期待能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涉及百余人,总额近200万
手拿欠条的周女士说,会头是一个叫“石××”的女子,大家都叫她阿五,在横溪菜场做水产生意。
“2年前,阿五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入会。我想想自己早年丧夫,与儿子相依为命,以后万一有点困难,有会友的帮助,也可解决些难题,就同意了。”于是,周女士每月将辛苦挣来的钱拿出500元入会,至今已入了26个月,共计1.3万元。
“之前交的会费都是口头说的,没有书面凭证,10月10日,阿五主动找到我,说要给我一个书面凭证。”于是周女士跟她来到阿五二姐的家,拿到借条。不仅是她一人,当天有许多债主都拿到了署名为“石××”的借条。
正在人们说“阿五这人过硬”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0月11日、12日,阿五还在正常做生意,13日晚却不见了她和她丈夫的踪影,之后,夫妻俩再也没出现过。
1分利吸引他们加入
“阿五失踪了”的消息迅速传开,众多债主闻讯赶来。事后,据他们统计,阿五共设了8个标会,一个会多则40人,少的也有28人,而会股也分300元、500元等档,许多人多头入会。除了会费外,阿五还以“自己做生意”、“姐夫开厂”等名义向会员借款,利率多为1分利。最多的一个损失2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为借款。
按照标会正常的操作程序,每一个会员轮流取得会费,但事后众会员统计,每个月的会费大多由阿五竞标得到,只有少数几个拿到过会费。
为什么在两年时间里,会员们一直没发现这一“猫腻”?会员徐女士说,因为自己平日里也不缺这些钱,希望在困难时合起来拿一笔,再说中标者每个月都会付给他们中标费,因此还是合算的,所以大家也没在意每个月是谁在拿这笔钱。“现在大家一统计,才发现一些标会在一个周期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拿到过钱。”
另一位姓姚的女士称,阿五在周围人的心目中显得非常守信,也有很好的“口碑”,许多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都愿意借钱给她,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冲着她的1分利去的。
目前,有关当事人已向公安机关报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