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城市总体规划:面对长三角的新定位
稿源:  | 2006-10-20 15:16:15

  新华社记者郑黎

  宁波市政府最近宣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制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宁波从江南小城逐渐成为现代口岸型城市。

  呼应大上海

  宁波市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定邦说,发展宁波,关键要把宁波未来放在全球经济和长三角整合两个“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宁波的城市性质和作用地位。

  李定邦说,东部沿海是我国经济活跃地带,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普遍的城市繁荣,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李定邦认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群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是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节点构成的“之”字型重点城市空间结构,因此,宁波在未来发展的视野中,应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结构和产业导向方面,宁波在规划中提出了“错位发展”的思路。其主要方向,李定邦认为,首先支持发展临港工业,依托宁波港,加强石化、钢铁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包括它的“下游”工业,使重工业高加工化;其次重点突破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宁波实际,扬长避短,有重点地选择发展信息产业、新材料工业、环保型产业、生物技术这四种产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其三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国外需求市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的同时,重点关注都市旅游业和会展业。

  交通港口为重中之重

  关于投资100余亿,正在建设中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李定邦认为,此项工程对宁波具有正负作用,正作用是将加强宁波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密切沪甬时空距离和经济联系,使宁波有条件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反作用是对宁波北仑港存在一定的制约,浙西、浙南更多的货物有可能绕开宁波进入上海。他表示,从长远看,杭州湾大桥建设对宁波是利大于弊,关键是宁波要抓住建设的契机,抢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体系中的制高点,在中心城重点向东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西北部,开拓杭州湾跨海大桥出入口处的余姚慈溪地区,构筑城市新的发展阵地,呼应上海对接,同时应努力改善港口设施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宁波港作为国际深水大港的战略地位将不断上升”,李定邦说,宁波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长江的“T”形结合部,位置适中,港口条件优越。

  “在宁波的错位竞争中,交通出行举足轻重”,李定邦说,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宁波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重大交通设施的投入改造,未来宁波将变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其中,市域公路网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并实现宁波“213”交通格局,即至上海、杭州、金华、温州的2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走出误区

  宁波中心城的一大特点,为“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结构,“两带”即滨海产业带,沿三江生活带;“三片”即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各片相对独立兼以生态绿地作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双心”即老城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

  中心城的城市功能由各片组成,其中三江片是全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教育、旅游基地;北仑片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基地;镇海片则为近海物资中转基地和滨海、滨江的现代化生活区。

  “如何走出摊大饼的误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宁波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规划师沈磊说,根据中外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100万人口是城市适度的规模,宁波中心城规划人口为250万,分成三个片区是比较适宜的城市架构。现宁波中心城市从三江口沿甬江两岸,呈现品字型延伸,中间以绿化、城郊间隔,使三大片区错落有致,互相呼应。沈磊认为,现在我们不能走城市向四周环环拓展,新城包围旧城的老路,许多城市病都是“摊大饼”引出来的。

  为解决城市片区间的交流沟通,宁波市已着手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出城是轻轨,入城成地铁,这样做大大节省城市交通的投资成本。沈磊说,整个宁波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为三纵三横,其中1号线路西起鄞州高桥,东至北仑新矸,将于2008年动工兴建。沈磊说,高架路有交通便捷的优势,但对城市景观、商业布局、市民生活等有诸多负面效应,宁波对此持谨慎态度。

  这次宁波规划涉及到东部新城的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中远期大概能形成35万左右人口的城市群落。沈磊说,宁波建设东部新城的成功经验,就是以江东老城为依托,顺应城市东扩的需求,超前规划,分步实施,使东部新城一起步就人气猛涨需求旺盛。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