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大建校20周年三校合并10周年庆典举行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0-30 06:47:58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等陪同下参观宁大海运学院航海模拟室。(胡建华摄)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上午,由包玉刚先生率先捐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宁波大学嘉宾云集,群英荟萃,共庆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应邀专程前来庆贺。出席庆典的领导还有: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葛洪升,国务院港澳办原主任鲁平,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杜希平,副省长盛昌黎,省政协副主席张蔚文、冯培恩,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原国家商业部常务副部长姜习,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孝文,省政协原副主席耿典华,中央统战部港澳局局长殷晓静。出席庆典的港澳台嘉宾有:包玉刚先生长女、香港环球轮船有限公司董事、世联投资公司主席包陪庆,宁波旅港同乡会会长周亦卿,宁波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李达三,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严信才,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理事长毛葆庆,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前理事长王雄夫。出席昨日庆典的还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省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沈敏光,中科院院士、宁波大学名誉校长严陆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丁德文,中国科学院院士章梓雄,以及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法国鲁昂大学校长让—卢克·纳艾勒博士等中外高校有关负责人。

  董建华、夏宝龙、巴音朝鲁先后在会上讲话,让—卢克·纳艾勒博士致辞。庆典由市委常委、宁波大学党委书记程刚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教育部,省委书记习近平等发来贺信。

  宁波大学建于1986年,1996年由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宁波大学。目前,该校拥有2.3万余名全日制本科生和1100余名研究生,拥有200余名教授、600余名副教授、200余名博士,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65个本科专业、54个硕士点、20个学院和10大学科门类的省重点建设大学。20年来,学校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了12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浙江省和宁波市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董建华代表全国政协向宁波大学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说,20年风雨,20年春华秋实,在广大“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宁波大学茁壮成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省、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希望宁波大学抓住机遇,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

  夏宝龙向宁波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多年来辛勤育人、默默奉献的宁波大学离退休老同志带来了省委、省政府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他希望宁波大学作为我省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认清使命,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希望广大师生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优良品格,为实现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巴音朝鲁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前来参加校庆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师生、离退休职工表示感谢。他说,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在改革发展中崛起的新兴地方大学,20年来,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科研实力、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关心,离不开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的慷慨资助,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人士的支持,离不开广大师生的辛勤耕耘。

  巴音朝鲁说,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关键在人才,根本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宁波大学作为我市第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全市高校的龙头,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升全市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宁波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切实承担起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巴音朝鲁同时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不渝地重视和支持包括宁波大学在内的全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创造高教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他同时希望各级领导、宁波帮人士和海内外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和宁波大学的发展。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