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海曙区段塘街道医疗阳光照耀弱势群体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1-07 09:05:32

  -据卫生部2003年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宁波远东零点公司调查表明:凡接受过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受访者,100%感到享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97.93%对服务表示满意。

  -让弱势群体看得起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88岁的沈金芬老人手持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她告诉记者,有了基本医疗服务证,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能及时转诊,既便利又省钱,解了年老多病之忧。(记者胡建华摄)

  看不起病:难以承受之痛

  中国宁波网讯 这是记者在海曙区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亲眼看到的一件事:50多岁的张阿姨拿着一包形形色色的药来找医生。两年前,她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但失业多年的她却进不起医院,靠着周围人给的这些各种各样的药给自己医治。结果,当天的检查表明,仅仅两年时间,她的餐后血糖已超过正常人的5倍,成为重症糖尿病人。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不愿意住院检查,因为每天10元的床位费对她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阿姨不是个例。2005年海曙区卫生和计生部门联合开展的计生、卫生二合一健康体检服务,748名贫困妇女接受免费妇科检查,结果查出有近70%的育龄妇女不同程度地患有妇科疾病,其中又有70%的人没有及时上医院治疗。问及理由,几乎众口一词:看病难,看病贵!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但“有病看不起”的问题在一部分群众中确实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支持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毋须讳言,医疗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已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对于城乡低收入者等困难群体而言,这种感受就更加突出,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很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很多人开始习惯有了病“自己扛”。“小病拖,大病挨”、“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据卫生部2003年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尤其是困难群众看病难,不仅关系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而且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海曙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上半年推出了针对特困人群开展的低价医疗———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海曙区区委书记施孝国指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看病贵’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把它放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来谋划,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完成。”

  海曙慈善总会每年为近600户贫困家庭分送年度助医卡,助医对象一年内可享受500元至700元不等的免费医疗。(记者胡建华摄)

  低价医疗:政府购买服务

  今年3月25日起,户籍在海曙又无城镇医保的持有低保证、扶助证、特困证的人员,持有残联核发的残疾证的人员和70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凭着一本浅绿色的《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在海曙区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个服务站享受低价医疗。

  他们能享受的优惠简单来说包括三项: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只收成本价;医疗人员技术劳务费免收;其他医疗费用打六折。

  运行半年多来,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实施顺利。目前,全区已发放《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6839本;门诊接诊服务对象12391人次,产生标准医药费用51.7万余元,实际收费34.7万余元,直接让利16.9万元,人均优惠13.66元,让利幅度为32.72%,服务对象人均费用28.08元,比全区均费低65.1%;住院57人次,人均优惠787.5元。该区卫生局局长林兵说,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效果比当初设想的要好,工作进展比预期的要顺利。

  保障这项服务顺利实施的是四项强有力的措施。

  政策支持。

  深化社区基本医疗,是海曙区委、区政府经过近半年时间深入调研,多次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充分酝酿后作出的决策。年初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意见》及实施细则,明确了社区基本医疗的定位和目标。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确立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适度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并且今年增拨500万元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使总卫生事业费达到了2800万元,为低价医疗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也就是说,政府出钱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服务, 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看病难。来自省卫生厅的消息说,海曙区的“低价医疗”不仅以制度的形式来帮助困难群体,还让困难群体可以自主选择医院看病,这种做法在我省尚属首创。

  费用控制。

  让困难群体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合理控制人均医药费用就成了最关键的环节。

  社区基本医疗重在“基本”两个字,实行按成本核价,避免浪费,即药品“平进平出”,医疗减免收费。区卫生局确定了《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用药目录》,共收录24大类376种药品,要求临床医生在具体诊疗过程中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坚持“可用普通药不用高档药、可用国产药不用进口药、抗生素严格掌握使用”的原则,切实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按有关规定,基本医疗服务的处方一般以三日量为限,抗生素占比不超过35%;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在95%以上。

  同时,全区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实行计算机系统联网。在数据汇总的基础上,每周向各中心进行通报,严格控制处方,目前门诊人均费用控制在25-30元之间,比全区均费低六成半。

  规范管理。

  海曙区卫生局制订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考核评估标准》,从建立档案到费用控制,从就医环境到服务态度,都制订了明晰的考核制度。同时,此项工作还被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建立经费投入与工作质量直接挂钩的考核机制。同时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强化岗位练兵,严格操作规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推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这一载体,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诊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了“同病低价”、“同效低价”的目标。

  强化监督。

  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为保证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海曙区组建了由人大、政协、服务对象、离退休医务人员及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共138人组成的监督队伍,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监督员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对象的资格认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医疗环境、服务设施、工作流程、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及时进行反馈,提出要求和建议,做到“低价不低质,优价更优质”,更好地为困难群体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

  正是有了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群众满意的又一项“民心工程”。

  三方多赢:结果令人满意

  一项制度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尽管各个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各自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但本着公平、客观的要求,海曙区卫生局还是请来了专业知名的调查公司———远东零点市场调研咨询公司,对海曙区基本医疗服务进行民意调查。接受调查的是650名持《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的市民,占总持证人群的10%。

  调查的结果与我们采访的结果表明:社区基本医疗制度实现了政府、群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方共赢。政府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记者访谈:79岁的赵老伯因为恶性消化道溃疡长年住在海曙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里,今年初以来,他的住院费比去年同期减免了1400多元。这对于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伯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记者采访他时,他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政府。”

  远东零点的调查结果显示:98.48%的受访者高度认同海曙区政府卫生部门在三月份推出的这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政策,认为这是一件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只有1.52%的人群表示无所谓;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优惠政策。

  结论:医疗卫生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市民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来看政府管理能力,看社会的和谐公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以低价优质为原则,以群众困难、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这一平台,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使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困难群众缓解了看病贵的压力 记者访谈:89岁的周庚华老人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今年2月16日因中风偏瘫入住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月1日以前一个半月,他的医疗费近万元。由于自己没有医保,子女经济条件较差,老人动起了放弃治疗的念头。海曙区推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后,街道及时为周庚华老人办理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手续。他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每天医疗费用只有30元,是原来费用的60%左右。经济压力减轻,病情稳定,老人的治疗信心大大增强了。他说:“有了基本医疗,我老头子还能再多活几年。”

  远东零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看病收费这个问题上,以前没有使用医疗服务证时,受访中有80.0%的人不满意医院的各项收费,而在推出这项优惠政策后,有93.1%的受访者认为得到了就医实惠,其中有31.0%认为费用便宜了很多,有66.9%认为便宜了一些,只有6.9%表示没有便宜。

  结论:在目前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最需要政府提供低价医疗服务的群体就是那些没有医保的高龄老人、下岗职工、低保人员和长期患病因病致贫的居民。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推行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人群“有病不敢就医”的实际困难,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发展

  记者访谈:到上月底,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门诊量达到3799人次,占总量的32.8%,排名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首。中心副主任何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的方面来说,区政府今年增拨500万元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小的方面来说,社区基本医疗开展后,贫困病人气顺了,医患关系也融洽了。

  远东零点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各医院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的高达97.93%,其中认为非常满意的竟然占到35.86%(非常满意超过三成,这在民意测评的满意度项目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仅有2.07%表示不满意。

  受访者对各医院的医生(包括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上表示满意的达到96.55%,其中非常满意的占39.31%(也超过了三成),仅有3.45%表示不满意。

  结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把原来有病不去医院治疗的群体,吸引到社区医院就诊,使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既提高了医院工作量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同时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形象。

  短评

  让“穷人”先享受

  怎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就医保体制改革而言,目前实现全民医保的确难度很大,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但是,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总要有个轻重缓急,那么目前谁最需要医疗帮助?毫无疑问,是低收入群体,是相对贫困的人群。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解决“看病难”,道理也一样。市场往往关注的是“富人的经济学”,政府关注的是“穷人的经济学”。解决看病难,政府首先要关注“穷人”。

  国际上对公平的医疗保障的共识,是要按需分配医疗服务,按能力大小筹集医疗资金,主张“最需要医疗服务的是低收入人群,他们的发病率高,但支付能力低,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的。”北美的经验就是先“雪中送炭”,美国的医疗保险首先关注的就是老年人、残疾人和穷人,墨西哥也是让低收入人群能够基本上免费获得医疗服务。

  医疗改革说起来很复杂,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要让低收入人群都看得起病。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把有限的政府财力首先解决目前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困难群体的最基本的医疗,这既符合国情,也符合国际惯例。

  应该认识到,为特定困难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卫生健康权益,使他们普遍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述评

  “海曙经验”引发的思考

  海曙区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以制度的形式帮助低收入群体,使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医院享受低价医疗。这种在全省都属首创的做法,为解决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这种成功的尝试,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低价医疗,政府如何作为?

  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国内有四种模式可供参考。

  一是政府投资建惠民医院。一般一个城市建一个惠民医院,困难群众可以持卡集中到这个医院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这种模式针对性强,但服务不方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压力大。

  二是政府出政策,医疗机构开设廉价门诊和处方,困难群众自己选择。这种模式政府财政压力轻,但医疗机构没有积极性,可持续性差。

  三是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几个部门联动,发放医疗救助卡,帮助困难人群就医。这种模式针对性强,政府作用发挥充分,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没有体现,医疗费用很难控制,效果不明显。

  四是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人群通过享用药品零差价实现低价医疗。这可能是医药改革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政府财政压力大,医疗机构积极性难以发挥,可持续性差。

  海曙区实行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有四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就是说政府全面规划、设计和部署这项工作,并以公共投入为杠杆,优化社区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对象特定,根据实际情况,面向辖区特定困难群体,那些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就医的高龄老人、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和长期患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是目前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困难群体;三是服务基本,服务内容是基本性的,就是对患常见病和病后康复的群众提供基本性的医疗服务,重病治疗及超出医保一般范畴的服务不在服务范围;四是群众受益,为了实施这项工作,区里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通过发挥社区医疗机构作用,使政府每一分钱的投入在群众受益中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政府、困难群众、医疗机构都承担一定责任,同时都实现自己的预期。运行的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承担得起,医疗机构积极性调动得起,困难群众看病看得起,效果好,可持续性好。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海曙社会基本医疗服务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享受服务的群体很多属于贫困家庭,即使政府推出这样的优惠政策,只能缓解,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目前仅限于在海曙区内的医院(以社区医院为主)使用,因而,群众希望优惠的内容和程度再多些,使用的范围更广一点。这都是今后发展中须逐步解决的问题。社区医疗卫生,该如何发挥作用?

  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成功实施的基础,是该区先进的社区医疗卫生工作。

  近年来,海曙区在社区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功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明显改善,全区医疗卫生业务用房面积已达32000多平方米,医疗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已超过1000万元,现有的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基本形成,群众就医更加方便。海曙区在全市最早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十分钟服务圈”、“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成熟,在为辖区群众提供快捷、优质、低廉服务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这些工作还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以海曙区为代表,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为今后我市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全市社区医疗机构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医疗服务项目和水平不适应群众的需求等问题。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蓝图,并要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

  这就要求用改革的方法,继续发展社区医疗事业。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体现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导向,明确社区医疗服务定位,实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大医院的错位发展,拓展服务的空间,无疑是推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必由之路。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