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中国第一名赴南极参加科考的在校本科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1-08 07:44:55

 中国宁波网讯  我国第一名赴南极参加科学考察的在校大学本科生、德国AlfredWegener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AWI研究所)赴南极科考“极星号”(RVPolarstern)船上第一位在校大学本科生———万里学子戴芳芳(左图)在书写了这两个奇迹后,结束为期百日的南极之行,于11月3日回到母校。

  新闻媒体普遍谈到的戴芳芳南极之行的意义,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中国大学本科生参加南极科考的能力;二是使万里学子誉播海外;三是成就了戴芳芳个人的事业,在中国本科大学生中,她所写的南极科考本科毕业论文将是独一无二的。

  戴芳芳在赴南极考察前,曾在中国宁波网与网民对话。当时有一位网友问: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偏偏落户万里学院?国内名校都干什么去了?

  作为欧洲最大的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德国AWI研究所敞开胸怀欢迎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女孩。芳芳从德国往返南非的机票,由德方主动“埋单”;芳芳在科考船上的所有费用,都由德方支付。今年暑假,又有6位万里学院的教师赴AWI研究所访问,研究所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向他们开放……德方为什么对中国浙江万里学院情有独钟?

  记得当时陪同戴芳芳一起参加对话节目的浙江万里学院党委书记、执行校长陈厥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院长杨季芳研究员、我国著名极地科学家王自磐教授都回答,尤如诺丁汉选择万里,德国AWI研究所看中了“万里”的办学机制,所以愿意与之开展合作。

  这话当然没有错,但事情决没有这么简单。上周,记者采访了万里学院陈厥祥执行校长和杨季芳研究员,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万里”与德方合作的细节。

  有两位科学家牵线搭桥

  浙江万里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院,这很多人都知道,而万里学院又要培养一部分顶尖学生成为科研型人才,这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1999年才从浙江农技师专改制的浙江万里学院,提出要“立足本土,放眼国际”,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如何实践学校“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目标?这是一个摆在新任生物与环境学院院长杨季芳研究员(2004年引进于国家第二海洋研究所,曾在德国AWI研究所工作多年)面前的严峻命题。

  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杨季芳院长与王自磐研究员(万里学院兼职教授,我国著名极地生态学家,曾十多次赴极地科考)策划了一个计划:建立一个国际实践基地,让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师生能够到国际大院大所去实习,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他们选中了AWI研究所。

  AWI研究所是欧洲最大的极地与海洋研究所,要与他们合作,必须有他们信得过的科学家推荐,杨季芳研究员和王自磐教授正是他们信得过的中国科学家。所以,当两位科学家为浙江万里学院与AWI研究所之间牵线搭桥时,德国科学家开始心动了。

  诺丁汉大学的作用至关重要

  当然,单单有信得过的科学家推荐还不够,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其中,宁波诺丁汉大学没有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却成了促成“万里”与AWI研究所合作成功的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德国的科学家以自己特别保守、特别严谨而自豪,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英国人在这方面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AWI研究所的科学家迟迟疑疑地准备向万里学院伸出友好合作之手时,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英国诺丁汉大学与中国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办校了。仅仅一年时间,宁波诺丁汉大学神话般地建立起来了。

  这下AWI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放心了,他们毫不犹豫地相信:能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的高校,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是完全有能力与他们合作的。于是,AWI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始到万里学院访问,双方开始洽谈在AWI研究所建立万里师生实习基地、选派万里学子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事宜。

  至关重要的访问发生在去年。去年10月,AWI研究所3位科学家受所长之托,在国家外专局支持下,应邀来到万里学院,向万里学院赠送了一批科学实验仪器、设备。这3位科学家对万里学院美丽的校园和严谨的校风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更关键的是,他们认为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有与AWI研究所合作的条件,而且是“比想像中更好。”正在研究的课题极具魅力

  AWI研究所的科学家究竟在万里学院看到了什么呢?

  他们看到,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的实验中心拥有价值2000多万元的研究设备,有10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而更重要的是,万里学院年轻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一些课题,是德国科学家心仪的,比如,我们的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微生物、海洋环境科学等,不能说是全国最前沿的,却是有自己特色的,都是德国科学家非常希望参与研究的课题。

  浙江万里学院还有一个令德国科学家非常羡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服务本地经济是万里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构建的目标,所以,生物与环境学院的许多研究课题都是立足于象山港设立的。对德国科学家来说,参与到中国典型海湾———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来,那是令他们向往的事。

  2005年10月,万里学院和AWI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和专家,共同就联合培养教育、科研高级人才,以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的双边合作等事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从这份意向书中不难看出,德国科学家与万里学院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

  在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双方确认,德国AWI研究所作为浙江万里学院的海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将不断推进培养教育和科研高级人才方面的合作;万里学院将不定期选拔优秀老师赴德国AWI研究所进修或参加科研项目;同时,AWI研究所将不定期向浙江万里学院选派高级研究人员,参加中方的科研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共同创造条件,以实现双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交流和联合培养。

  在科学研究合作方面,双方确认,就共同感兴趣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展长期合作,项目的内容可以包括:全球变化与极地环境;人类海洋经济活动与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与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海洋开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任务使然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目前与德方的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一、南大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二、极地超微细菌研究;三、极地海域低营养细菌噬菌体与浮游病毒研究;四、富含PUFAs的海洋硅藻应用开发技术研究。

  南极对全球科学家都有极度诱惑,可是,我们宁波人为什么要在高校专门设一个学院,去研究南极深海5000米以下的古怪基因和超微细菌?有网民在网上干脆说,这是作秀。

  我们宁波人从来不干无意义的事!如果戴芳芳赴南极考察,单单是高校的研究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做了一项“阳春白雪”的尖端科学研究,我们宁波人不会给予这样热心的关注。

  那么,我们宁波人为什么这么热心关注这一事件?除了为宁波学子创造无数个“第一”而骄傲外,更重要的是,开展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宁波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宁波的生态城市建设和港口经济、沿港工业、海洋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海洋的研究。

  我国沿海大型工厂、火力发电及核能发电厂的兴建、沿海油田的开发,使温热废水大量排放,直接影响近岸海域的水质及周围的环境。

  极地环境富含极端环境微生物(耐高压,嗜冷及寡营养)。极端微生物蕴涵生物进化里程的丰富信息,代表着生命对于环境的极限适应能力,是生物遗传和功能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宝藏,蕴藏着极大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潜能。极地极端细菌研究,主要围绕极端微生物遗传与代谢多样性和生命对于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策略两大科学问题,以海洋环境生物修复,可再生生物能源生产及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应用开发为目标,发掘和利用极端微生物的资源,奠定极端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基础。

  我们宁波市的重点实验室———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就设在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那里珍藏的几千株极地极端细菌菌株,既是“镇室之宝”,也是目前开展极端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万里学院与AWI研究所的全面合作,有助于未来提升我国(我市)在国际极端微生物资源竞争性开发研究方面的实力。

  极地生态系统是全球处于极端环境下的复杂生态系统之一,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极地环境几乎汇集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极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独特的科学思维和理念,需要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装备与手段。因此,极地环境研究理论与技术完全可以嫁接浅海及海湾生态系统研究,尤其对异常环境的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宁波已经将“象山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课题,列入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万里学院是主要合作研究单位之一。这个研究课题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象山港热电厂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二)围垦工程对象山港水动力影响研究;(三)象山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万里学院承担的这方面研究课题,AWI研究所科学家将联合德国MPI海洋微生物研究所和德国生态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共同参与。他们将精确评估、灵敏指示生物、现代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前沿技术引入项目研究。

  “万里”的微生物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也是宁波首批五个“甬江学者”岗位学科之一。万里师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国际合作任务,尤其是促进现代环境微生物与生物技术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方面,地方特色明显,是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关新闻

  独家对话戴芳芳

  我国首位赴南极参加科考的在校本科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学生戴芳芳,在中方导师、我国著名极地与海洋科学家王自磐教授带领下,于今年7月24日前往德国AlfredWegener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大洋生态研究中心,在接受了1个月的强化训练后,8月24日从南非出发赴南极科考,与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日本等11个国家的12个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参与了内容包括海洋物理和化学、海冰物理和化学以及生态学和海洋测量四个方向的13个项目的科学考察,出色完成任务后,10月29日返航,11月3日回到母校———浙江万里学院。

  11月4日一早,芳芳起程回温州老家作短暂休整。虽然知道芳芳刚从极地回来,非常疲倦,但为了能给读者朋友提供独家新闻,记者还是准备了一些问题,从网上传给芳芳,请她回答。戴芳芳一丝不苟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并从网上传给记者。

  问:你在去南极之前,一定对困难有了估计,请问你到南极后,觉得你事先估计足够吗?

  答:专业知识不足是以前估计到的,都是在考察实践过程中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掌握。

  (采访札记:据王自磐教授介绍,他当初比较担心芳芳过不了晕船关,因为南极风浪很大,有一些科学家吐得七窍出血,只好打道回府。如果芳芳过不了这一关,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芳芳也晕船,但是她最终以坚强的意志,闯过了晕船关。)

  问:在与其他科学家沟通时,你觉得语言有障碍吗?如果有,你怎样克服这种障碍?

  答:英语专业词汇量不足,给最初的交流带来一定困难,在后来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采访札记:芳芳还介绍说,科考船上,每天早上8点开始,要开40分钟短会,先是一天气象报告,然后由首席科学家提出当天工作内容,最后是科学家们进行交流,一般每天由一至两位科学家作科研报告,所有内容都是英文。开始时芳芳听得云里雾里的,一方面是专业英语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家的英语方言挺多,很难懂。芳芳一点都不气馁,在王教授的耐心指导下,她努力做笔记,事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请教、查字典。到后来,芳芳不但能听懂了,还做了一场主题报告———我的南极之路,赢得了科学家们的热烈掌声。)

  问:对你这位在校本科生,而且年龄那么小,又是一位女生,科学家都是什么态度?把你当孩子来照顾还是把你当同行来合作?

  答:所有考察人员之间都友好相处,尤其对于学生,只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他们都很耐心给以讲解。

  (采访札记:芳芳虽然是女生,看上去又是那么文静柔弱,但是在南极参加科考时,她和其他科学家一样,得自力更生做一些很困难的事。比如到南极大地上考察时,她得拉一个装满器材的雪橇,芳芳说,如果是在硬冰面上行走,花的力气不大,雪橇会自己滑动,但是如果是在软雪地里走,那就难了,雪深及大腿,人行走很艰难,那雪橇也不“服从命令”,得使劲拉着才肯“走”。)

  问:你使用了船上的哪些科考设备?哪一种设备给你的印象最深?作为本科生,你可以独立操作船上的设备吗?

  答:主要使用与专业有关的叶绿素过滤设备和荧光测定仪等设备。属于工作需要,你就必须认真学习尽快掌握。在科考期间,我已经熟悉自己的实验仪器,完全独立操作。

  问:你在南极看到的最神奇的东西是什么?

  答:亲眼看到企鹅与海豹,真是太可爱了。

  问: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亲身体验到了南极的冰雪世界,参加了一次真正与众多不同国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科学考察,无论在科学理念上、学科知识上,都长了见识。

  (采访札记:王自磐教授给芳芳的表现与科研成就打95分。)

  问:你还想去南极吗?极地研究会不会成为你以后人生奋斗的目标?这次考察有没有改变你的人生目标?

  答: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想去。极地研究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奋斗目标。通过这次考察,我很喜欢极地科学研究,但我想,不会因为去了一次南极而改变人生目标。

  问:你觉得把本科生送到全球科研最前沿的研究单位去参加尖端科考有必要吗?有什么好处?

  答:本科生,尤其学习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的学生,有条件应当争取参加类似的国际合作科研,能扩大眼界,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和了解国际前沿科学动态和水平。

  问:如果万里还送本科生到极地参加科考,那么,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嘱咐?

  答:从现在起就不应浪费时间,努力学习基础学科知识。作好准备,机会可能随时会出现。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