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江北记者站王威罗国荣通讯员叶力)“张大姐,阿拉就住在附近,一段时间不见,还是蛮想你们的……”,日前,在江北区白沙街道大庆社区组织的“魅力夕阳”趣味活动上,30多名搬走后又在附近买房或租房的拆迁户重聚一堂,老街坊们载歌载舞,自娱自乐,道不完的邻里情。据统计,该区白沙街道自拆迁工作开始后,超过百户居民拿到拆迁安置费后,把“新家”安在了老社区附近。
白沙街道居民住宅,多数建造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的房屋甚至有八九十年的历史,而且住宅结构比较简单,非成套房占了70%。今年年初,该街道贝家巷等地块被纳入了拆迁范围,涉及拆迁居民近2000户。有的居民分到拆迁费后,本来可以搬到更繁华的地方,或者可以和儿女同住,最终他们又选择了白沙街道,并且时常回“老社区”走走,一位居民告诉记者,“阿拉看中的就是原来社区的氛围,几十年相处的老街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杨华龙老人,原来住在人民路319弄,年初知道自己不足60平方米的小房子列入拆迁范围,杨大伯的儿子考虑到老人岁数大了,想把他接到鄞州老家安度晚年。杨大伯思前想后,还是把他的“新家”安在了“老社区”附近的砖桥巷。老人说,“社区干部帮我的聋儿找到工作,帮我的孙子联系了助学基金,周围的邻居经常嘘寒问暖,这么好的社区氛围,我舍不得离开。”现在,杨大伯还像往常一样,每个星期四下午,准时到“老社区”报到,履行“义务巡逻岗”和“义务宣传员”的职责。
拆迁过程中,街道和社区也因势利导,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和谐的邻里气氛。今年3月至9月的半年中,该街道开展了“老墙门运动会”、“邻里之间再握手”、“互助组在行动”等近20个活动。活动中,社区制作了“邻里联系卡”,卡片上邻居的电话、新住址等信息一目了然。社区组织活动或传达信息,通常仅需给几个居民代表打个电话,就能迅速联系到百户居民。今年9月份,“拆迁户过中秋节”活动中,白沙社区原定组织十几个人参加的小联欢,最终来了五六十个人。社区杨书记告诉记者,“居民的归属感,是社区干部和邻里之间共同营造的,只有平时灌注了真心,才能换来居民的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