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汤碧琴通讯员龚敏捷)慈溪是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区域,也曾经是民办职介机构最红火的地方。然而,据该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发布的信息,仅仅过了两年,慈溪的民办职介所就已有近一半关门,从原来的50余家减少至目前的33家,且实际在运作的只有20家左右。据了解,像慈溪这样的情况,全市普遍存在,民办职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每逢星期五、日,是散布在市劳动力市场周围的民办职介机构最“痛苦”的时候。由于从上月27日起,市劳动力市场举办的每周两次供需洽谈会一律向所有的城乡劳动者免费开放,因而吸引了大批求职者进场寻找工作,到民办职介求职的农民工更少。
记者近日在劳动力市场旁的一家名为“万通”的职介所看到,前来进行用工登记的用人单位络绎不绝,有的饭店往往一开口就要招收10多名服务员,却等不到前来求职的农民工。这家职介所的主人指了指写满几大黑板的用工信息说,他这儿可提供的岗位至少有200多个,但每天开出的介绍信不到10张,而年初时,每天开出的介绍信有30多张。
在市外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设摊的民办职介所生意同样清淡了不少,第三季度进中心求职的农民工同比减少三成多。在场内设摊的一位职介所负责人无奈地说,过去是人等岗位,现在是岗位等人。
公共职介实行零收费,这条规定我市在两年前就已经实行。目前,这种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免费职介”遍布了全市城乡,农民工只要凭一张身份证,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找到工作。加之从上月起劳动力市场又拆掉最后一道门槛,“免费招聘会”大门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类求职者开放,民办职介的每况愈下和经营困难就成了必然趋势。
民办职介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营利性的民办职介机构,在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服务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着老路走,应根据市场需求改变经营模式,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其中,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又是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