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礼嘉桥村“六位一体”筑平安防线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6-11-14 14:38:15

  核心提示

  中国宁波网讯 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夏宝龙本月初在鄞州区古林镇礼嘉桥村考察时,对该村的综合治理工作赞不绝口。“要不是时间紧,我还想多待一会。”在当天的总结发言中,夏宝龙这样说。

  礼嘉桥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这里既没有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也没有高楼大厦,是什么留住了省委副书记的脚步?安定有序!礼嘉桥村常住人口仅700来户2000余人,而外来流动人口却达到1.2万人左右。去年,该村筹资100多万元率先建立了集综治、警务、治保、调解、巡防、流动人口管理职能“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室,实行镇村两级管理,建立起“大统一、小规范”的综治工作格局。村级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刑事发案数下降10%,至今该村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没有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民警在居民家中了解治安情况。记者诸新民摄

  联村民警洪群:

  谁租了房子都一目了然

  在礼嘉桥村综治室的墙壁上,贴有一张2米多长的出租房分布示意图,上面用蓝白两种颜色,分别标注出居民房及出租房分布情况,并一一编号区分,看后让人一目了然。

  提起这张地图,古林派出所联村民警洪群感触颇深。今年,古林派出所进行社区勤务改革,洪群被抽调到礼嘉桥担任联村民警。礼嘉桥村外来人口密集,治安形势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管理、掌控治安动态,他将全村划为8个区块,落实外来人口专管员。他和专管员经过一个多月挨家挨户的走访,将全村4882间出租房的房东及1.2万余名暂住人口的情况全部调查清楚,并根据区划编号制作成图。

  与此对应,每个专管员手中都有一本暂住人口信息登记簿,里面除了记录房东的姓名、住址,还详细记录着每间出租房暂住人员的数量、职业、收入、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等相关情况。

  在洪群的电脑中,还收藏着一张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可以根据暂住人口信息,不断进行更新。如今,在该村只要报出租房屋所处的区域代号,鼠标一点就可以马上知道其房东的姓名及房屋承租人的籍贯、职业等详细情况,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大海捞针、劳心费力了!”洪群说。

  专管员王恩杰:

  收入虽少了心里却高兴

  王恩杰在礼嘉桥村做外来人口专管员已有4年多了。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民警做好暂住人口管理,督促新增暂住人口办理暂住证是一项基本工作。辖区一旦有新入住的暂住人员,王恩杰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对方的家门口,要求办理暂住证。

  “现在办暂住证方便多了,而且费用也少了许多,但还是经常有人找各种借口,不愿去办……”王恩杰说,工作之初他经常遇到这样的麻烦,但他都是想方设法去克服,有人嫌麻烦不愿去派出所,他就跑腿代办;有人借口厂里还没发工资、交不起工本费,他就自掏腰包垫付……几年下来,人们已被老王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再也没有人借口不去办证了。如今,在老王的辖区暂住证办理率100%,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案件。

  王恩杰原在当地一家钢构厂做技术工,月收入有三四千元,可他却放弃优厚的待遇,选择了每月只拿750元的村综治室专管员。有人说他傻,老王却总是乐呵呵地说,他喜欢!老王说,他家里现在有6间房屋出租,他除了在村里做专管员外,还兼职收水费,每个月收入有两三千元,村里治安好了,心里也踏实多了。

  村民柳四毛:

  想租房就得按我的规矩

  礼嘉桥村横河自然村村民柳四毛家对面就是他出租给打工者的4间出租房,每个月租房的收入让老人衣食无忧,按照老人的话说:“能吃饱穿暖,不至于给儿女的生活带来负担就行。”妻子去世后,76岁的柳四毛老人进出只有一个人了。他是土生土长的横河村人,几年前看到流动人口大量在村里租住,老人抓住时机在家里闲置土地上建起4间小棚屋,屋子建成后很快以每月100来元的租金租了出去。现在,租住时间最长的房客已经在那里住了4个年头。

  柳四毛老人出租房子有一套规矩,要想租到房子得按他的规矩办事:“租房前我要先查看房客有没有暂住证,有暂住证的还要保证租住后不搓麻将,不会经常吵架,这样我才安心把房子租给他们。”

  翻开老人厚厚的租房记账本,记者看到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房租费用记录,每个房客的费用登记背后都写着这么一句话:“今后如果出了事情,一切后果由我(指房客)负责!”

  上周五晚上,老人半夜听到电动车警报器不时响起,心里七上八下的一整夜都没睡好。一大早他便急忙找到房客,仔细询问电动车的来路,听说电动车是房客新买的,前一天晚上是在试用,他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82岁村民徐永兴:

  晚上睡觉不关门也没事

  说起村里的变化,82岁村民徐永兴老人赞不绝口。他说,六七年前当地企业遍地开花,村里一下子拥进了成千上万的外来流动人口,村里治安形势跟着复杂起来,经常有小偷小摸的案件发生,连衣服晾在外面都有人偷。去年,村里成立综治室,每天有10多名治安员日夜巡逻,民警也经常入户调查,治安形势越来越好。“现在晚上睡觉忘了关门都没事的……”老人说。

  徐永国夫妇在村里开了一家便利店,他们对村里的治安形势感受最深。他说,以前他开了一间台球室,每天都有许多人光顾,但麻烦也不少,经常有人来寻衅滋事,有时还免不了被迫交好处费去“破财消灾”。小店的生意不错,但整天提心吊胆。如今,他在片区民警的建议下,把台球室改成了住房出租,每个月房租有五六百元,尽管收入少了一点,但心里踏实了许多。“现在民警和治安队员一有空就会来村里转,来小店闹事的人也没有了,民警的名片都发到村民的手里,我们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

  外来移民郑必朋:

  想不到自己也做了房东

  由于礼嘉桥村治安环境好,人们安居乐业,因此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安家落户,村中出现了一个有300多户移民的新村:桃园新村,寓意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让人安居乐业。

  郑必朋老家在台州临海山区,1997年他随两个儿子来到礼嘉桥村附近一家企业打工,凭着踏实勤奋,他们很快在礼嘉桥站稳了脚跟。第二年,小有积蓄的郑家人花3万多元买了桃园村一块地造起了房子,从此安家落户。在他的带动下,这几年他的表弟、堂弟、亲兄弟也陆续在桃园新村安家置业。

  “刚过来打工时,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安家。”今年55岁的郑必朋乐呵呵地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孙子告诉记者,如今他祖孙三代7口人都在礼嘉桥生活,还将家里2间闲置的小房间以每月150元的价格出租,做起了小房东。

  “在礼嘉桥生活了这么多年,虽然乡音难改,但是本地人已经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了。尽管现在还说不上富裕,生活还是挺舒心的。”郑必朋的妻子一脸满足地说道。

  比起郑家,邻居刘启学家的经济状况可称得上富裕。刘启学和妻子各自办了规模不小的服装厂和加工厂。几年前,刘家还买了私家车,为礼嘉桥村人羡慕的对象之一。刘启学说,过去人员复杂,走在村里,本地人都处处提防,现在村里治安员日夜巡逻,他们天天在外做生意也没有后顾之忧,有时一忙就是半个月不回家。

  -专家观点

  市政法委副书记王永年:

  群防群治重在落实

  礼嘉桥村综治室“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将村级警务、治保、调解、巡防、流动人口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了基层基础工作的优势,为整个平安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过去农村里各种群防群治的组织很多,但往往各管各的,形成不了合力,甚至流于形式。礼嘉桥村“六位一体”的综治模式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事无巨细都有人抓、有人管,日常管理和服务也有了保障,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筑起了平安的第一道防线。礼嘉桥村是我市深化基层平安创建中的一个典型。目前,这一做法正在全市各地推广,也为其他城市深化基层创建工作提供了经验。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