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财簿”的方式来提醒自己理性消费,但愿能成为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的好方法。(记者杨绪忠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杨绪忠实习生王益敏)“我的同学一个月内就花掉了一万多元!”近日,鄞州高教园区一名大三女生向本报记者反映了她同班一名男生一个月的花销。记者为此展开调查发现,少数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令人堪忧,需要引起社会重视。
消费无节制陷入困境
在这名女生的说服下,其同班的男生小张很勉强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他介绍,上个月主要的花费如下:一双耐克球鞋1000多元,一套名牌运动服1000元,网络游戏点卡2000元,黄金周和女友去西安旅游花去3000元,买一个MP3花去1200元,三个同学过生日买礼物花去600元,吃饭和部分日用品花去1500元,这样算下来,10月份的花费已超过了一万元。据小张说,他的父母在嘉兴开了一家大酒店,家里对他每月的生活费没有限制。花了这么多钱,是因为家里一次性就把本学期的生活费全部给他打进卡里了,而他自己平时没有养成计划理财的习惯。其实,这一个月的花费,让他陷入了较大的“财政”危机,现在,他只好再次向父母张口要钱了。
奢华之风并非个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张同学这样过度消费的奢华行为,在我市高校中并非个别。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一名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对记者说,现在高校校园里像小张这样的高消费一族虽然还是少数,但不少在校大学生一个月花掉两三千元是很常见的事,甚至出现月初花钱如流水,月底靠方便面度日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在个人理财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大四的汪同学告诉记者,大学四年,自己一直被消费超支现象困扰着,虽然也去做过兼职、家教,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据宁波大学学生记者团的一次调查,普通大学生正常的消费额度,平均在每月800元左右。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男生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恋爱、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方面,女生则集中在名牌服装和化妆品等方面。这些消费行为如果控制不好,太过于集中,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理性消费应成为主流
针对上述不良风气,万里学院基础学院的大一新生们最近搞了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以“亲情通万里,节约上大学”为主题,在新生当中推行个人“理财簿”,倡导学生节约用钱,合理消费。据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学生六部的学生辅导员徐老师介绍,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个人“理财簿”,他们把每天的现金收支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以直观的方式提醒自己,这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从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此外,学生们还利用双休日外出打工兼职,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正是这些行为,在新生中形成了较好的消费风气。根据老师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在3000多名2006级新生中还没有发现有过度消费、相互攀比的行为。
参与了该项活动的王同学向记者表示,他希望这个活动从万里学院发起,由新生推广到高年级学生,再逐渐推广到我市各个高校,让理性消费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