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后大街社区"特色家庭"亲情连续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06-11-21 08:17:44

  中国宁波网讯(通讯员王萍)11月18日,天空阴霾,但后大街社区85岁的邬福庆阿婆家里,却温暖无比。这天,邬阿婆的“孩子们”———山外山酒楼的团员梁婉娴、王芹与精英小学的少先队员宋雪儿、俞吕颖看望她来了。“孩子们”陪她聊天,听她讲过去的事情,还唱歌给她听,阿婆则向她们问起了工作和学业上的情况,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个大家庭叫“豆角儿之家”,是后大街社区24户“特色家庭”中的一户。

  后大街社区为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推崇扶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于2001年开展了以“特色家庭”为载体的“爱心后大·伴星行动”。活动开展6年来,“特色家庭”从12户增加到24户。家庭成员由一二名社区老人、2名共青团员和2名少先队员组成。这一“家庭”中的老人有战斗英雄、归国侨眷、退休干部和教师,也有困难老人。与他们结对的近百位团员有宁波大学的学生、边防中队的战士,也有仁爱中学、精英小学的教师、有关部门的团员青年,近百名少先队员则都是来自仁爱中学和精英小学的学生。这些家庭以老、少、青三代同堂相伴的形式,建起了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的“豆角儿之家”、“大榕树之家”、“阳光之家”、“爱心之家”、“法制之家”、“童心小站”等24户“特色家庭”。

  6年来,由于调换工作和去外地求学等原因, “特色家庭”爱的接力棒换了3棒,邬老太的“孩子们”也换了3拨,但这个家庭温馨依旧。以前,独居老人邬老太经常一个人孤独地守着电视机,6年前,周秋娥等4名女孩子的到来,立刻给这个冷清的家带来了欢声笑语。2003年,黄玉燕等4名女孩从周秋娥她们的手中接过了爱的接力棒。这一年,邬老太和她的“孩子们”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一起包饺子、看电视、唱歌聊天,其乐融融。期间,一名女孩子由于学业的原因不能正常参加家庭活动,于是“小黄莺”王宓加入到了这个温暖的家中。王宓非常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每次到“豆角儿之家”,总要表演拿手好戏,把阿婆逗得乐不可支。有时候,她们还会把老人抬到楼下,推着轮椅,陪阿婆逛逛。今年10月,社区“特色家庭”重组,梁婉娴等4名女孩成为“豆角儿之家”的新成员。她们把快乐带给了阿婆,阿婆则在工作、学习上鼓励年轻人,教她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豆角儿之家”是后大街社区“特色家庭”的一个缩影,爱心接力演绎着续不完的亲情,使社会公德、家庭和谐深入人心。

  上图为“豆角儿之家”的孩子们正在为阿婆表演节目。

  (张敬愉 王萍 摄)

  编后

  后大街社区的“豆角儿之家”连续6年接力爱心,故事令人感动。“特色家庭”的成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浓浓的亲情,她们相亲相爱,构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为独居老人带来了欢笑和温暖。

  当前,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求我们考虑理想的、抽象的、理性的人的权利要求,而是要考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们的各种具体利益、要求和希望。后大街社区以老、少、青三代同堂相伴的形式建立起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的“特色家庭”,正是找准了这个契合点,使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再寂寞,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关爱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后大街社区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