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宁海记者站周武军方敏通讯员陈云松)一个只有58名学生的职高班,竟然走出了34个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其中有10家企业销售额已经达到500万元以上。近日,宁海县职教中心发布《95(4)班学生集体成才现象成因研究》课题成果,在当地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职高生就业、成才问题更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
这个职高班学的是机械专业,学生清一色都是男生。据校长盛高成回忆,由于没有考上普高,这些学生起初有些自暴自弃,旷课、打架、逃学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野孩子,他们的班主任张彩花一面利用学校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当时学校设有少年军校),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一面鼓励班级承包学农基地和学校的公益岗位,让同学在艰苦的劳动中接受锻炼。半年时间下来,95(4)班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先进班,1994年还荣获了“县级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高中三年,95(4)班冒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尖子,他们既有一技之长,又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这无疑为他们日后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觉得学校教给了我许多东西。”95届毕业生、宁海嘉士伯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绍嘉谈到了学校的“零距离创业”教育制度。据悉,宁海职教中心投入500多万元创办的实训基地都是摹仿企业车间设计的,学生下“车间”实习,就以“工人”身份接受企业模式管理,这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方便毕业生创业,学校后来还将实训基地改成学生创业园,往届毕业生可以低价租用学校设备,创办小企业或加工点,在校的学生则可以在里面打工,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此外,学校还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专门开设讲座,给有志创业的学生系统讲解市场营销、工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帮助很大。
在采访95届毕业生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集群创业现象:在95(4)班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与模具、塑料制造行业有关,这些企业大都结成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其中5家规模以上企业就“带动”了20多名同学从事相关配套行业,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同学族企业”。长期跟踪学生创业的县职教中心实训处主任林敏建说,在95(4)班的创业群体中,良好的同学关系成了合作的“润滑剂”,这大大降低了创业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