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外来务工者传奇 从“破烂王”到百万富翁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1-23 07:17:44

  昨日中午,陈煜安驱车来到昔日住过的桥洞,讲述他当年的艰辛生活。(记者杨绪忠摄)

  通讯员朱从谷记者杨绪忠实习生王益敏

  一名来甬打工的安徽人,经过10年创业,从一个生活窘迫的“破烂王”,最终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公司老板。昨天,记者在余姚采访到安徽籍外来务工者陈煜安的传奇人生。

  为躲债,全家背井离乡

  陈煜安在安徽涡阳老家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任村里的会计,贤惠的妻子种地养猪,儿子聪颖乖巧,村里人没少投来羡慕的目光。

  1992年7月,刚到而立之年的陈煜安拿出家里的积蓄,又借了5万元,买了辆货车跑运输创业。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陈煜安雇人开的货车出了事故,车子报废,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为了躲债,夫妻俩只好让孩子退学,远走异乡来到宁波打工。刚到宁波时,由于妻子生病流产,家里一共只剩下74元钱,连租间房子的钱都不够。为了生存,夫妻俩于1993年11月底来到余姚,以捡破烂为生。

  栖身桥洞,冬日凉席裹身

  刚到余姚时,由于无钱租房,他们几经辗转,最后找到了一个安身处:新建北路侯青门桥下的石坎上。在这个临时的家里,一家一住就是53天!

  晚上,一家人以桥洞底下用来护坎的水泥台阶为床,上面铺一张捡来的凉席。

  来余姚的前三年,一家人吃得最多的是面条,下汤的菜是陈煜安从菜场的地上捡来的。

  陈煜安还记得有一天中午,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收购破烂,楼上有人将吃剩的盒饭扔下来。“盒饭里有个鸡大腿!”陈煜安告诉记者,当时他太高兴了,急忙用塑料袋把鸡腿包好揣进口袋,留着回家给孩子吃……

  捡破烂,“捡”出两家公司

  两个月后,陈煜安终于在城郊租到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总算有了防雨避风的安身之处。

  当时,陈煜安的不少老乡也在余姚捡破烂。而他们多是背着编织袋去捡。等到卖破烂时,又都靠肩背担挑,路远不说,因为量少,价格被压得很低。而陈煜安一到余姚就花钱买了辆三轮车,每次去卖破烂,因为量多,回收公司的开价就会高一些。

  有了这间暂住屋,陈煜安决定不再捡破烂,而是专门收购破烂,分拣后再卖给回收公司。三年风雨兼程,三年省吃俭用,陈煜安终于在1997年元旦之前还清了所有债务。

  紧接着,陈煜安又租下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决心把生意做大。“当时,一吨泡沫塑料可赚1000元,一个月就能收购三四吨。”有了一点家底之后,2003年3月,陈煜安申请注册了余姚市舜源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如今,他的金属回收公司每天收购金属10吨左右。很快,陈煜安一家就赚到了数十万元。两个月前,他们又创办了余姚市志远酒业有限公司。眼下,陈煜安已拥有一辆轿车、一辆商务车、一辆货车,两家公司的资产超过百万元。

  愿望:在老家办一所学校

  口袋里有了钱以后,陈煜安没有忘记帮助别人。暂住地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去年元旦,村里组织去街道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陈煜安知道后,接连给6位老人每人塞了500元钱。据陈煜安的妻子介绍,近10年来,他们一家已累计为公益事业捐资数万元。”

  “尽管孩子目前在我的公司担任要职,但是只有小学文化,一些商务谈判,孩子想帮忙却插不上嘴。”一想起这些,老陈内心的压力比当初欠债时还要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陈煜安让孩子报名去上夜校补习文化课,还请来家庭教师给孩子“充电”。

  结束采访时,陈煜安告诉记者,等他将来赚到足够多的钱后,他要在家乡义务办一所学校,以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