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本月中旬以来,记者走上街头调查交通状况,连续刊发了一组共建和谐文明交通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连日来,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对构建和谐文明交通献计献策。上班出发时间提前
“我们不是故意要闯红灯,实在是上班要迟到了,迫不得已。”说起闯红灯、抢道、乱穿马路等违章行为,不少市民表示,多数时候是为了赶时间。
家住高塘新村的邵女士说,她和丈夫以前总是把上班出门时间算得十分精确。上班途中,夫妻俩都是急匆匆的,路上稍有意外情况发生就“慌不择路”,闯红灯、乱穿马路、超速、抢道、逆向骑行等手段都使出来了。终于有一天,她丈夫出了交通事故被送进急救室,导致半年都没能上班。现在他们吸取了血的教训,每天“早起一点点,上班提前一点点,路上可以悠着点。”
这两种心理都要不得
有4年驾龄的秦先生来电说,违章驾车者一般有这样两种心理,一是侥幸心理。很多驾驶员抱着小违章不会出大事故的心理,在开车的时候打手机,并线、拐弯、起步、停车不打转向灯,强行挤塞车辆等。再有一种就是“占便宜”的心理。在堵车的高峰时段,逆行、走自行车道、强行调头确实能快一点,如果不被警察和“电子眼”盯上,似乎违章者就占了“便宜”。这两种心理都是要不得的。
加大惩处“黑车”力度
不少读者还反映“黑车”的问题。家住余姚农村的陈女士来电说,他们小镇附近几乎没有出租车,想去什么地方只能找“黑车”,每次都是先讲好价格再上车,总有一种任人宰割的感觉。
除农村外,在市区南站、客运中心等地,也有不少非法营运的车辆出没,这些“黑车”没有营运资格,司机的驾驶技术良莠不齐,这些车辆一般也都没有交保险。既不能保障乘客的安全,发生交通事故后也没有赔付能力。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各类“黑车”从事非法营运活动的惩处力度。
交通安全教育别忘外来工几位来自安徽、江西的外来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以前在老家时受的教育不多,对交通安全法根本一窍不通。自从来到宁波后,时不时遇到一些小交通事故,这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压力,“毕竟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啊!”后来,他们通过看报,从有关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文章中获得了许多有关交通方面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受益匪浅。所以,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多举办这类教育活动,让他们也有机会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