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连日来,新桥镇高湾村村民陈荣海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的“德国香葱”基地“上班”。他告诉记者,他家的两亩农田以每亩每年350元租给了宁波能大食品有限公司,现在他也被该基地吸收为“工薪”农民。
“真没想到,我这60多岁的老头在田里锄锄地还能每月领上800元的工资。”老陈轻松地锄着地,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能大公司副总经理潘国治说,像陈荣海一样在能大公司“上班”,每月领工资的“工薪”农民有1200人。
据了解,该公司在我县的新桥、定塘、贤庠、泗洲头等镇乡建立了6个香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500亩。共吸纳“工薪”农民500余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男的一般每月可以领到1000元左右工资,女的也有800元,且一年至少可以“上班”10个月。
除了香葱种植需要雇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该公司还把初加工工场搬到了农家院落,在全县14个村建立了香葱初加工基地,涉及定塘、新桥、茅洋和石浦4个镇乡,相对稳定的“工薪”农民有700余人。香葱初加工技术简单,只要带着凳子便可来“上班”。记者在定塘镇小太平、定山、后洋塘等村加工点看到,从事香葱初加工的村民年龄普遍较大,其中有不少老年妇女。因高位截肢整天坐在轮椅上的小太平村村民郑家强已经是一名熟练工了,他说:“这种活计不繁重,只要手上麻利,像我这样的人也可以干得很快。多时一天可赚50多元,少时30几元。”
另据潘经理介绍,“德国香葱”在欧美市场供不应求,该公司今年“德国香葱”的产值有望突破2600万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明年该公司的香葱种植面积将翻一番,届时,“工薪农民”的数量也将增加。
(见习记者吕茂盛 通讯员陈瑞竹董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