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余姚九旬老人编出两本世界地名词典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6-11-27 14:27:34

  中国宁波网讯 一个95岁的普通老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编出了英文和法文两本世界地名词典。他说,现在只要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这两本词典马上就能用了。

  这位老人名叫邢郁文,现住在余姚一家老年公寓里。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睡醒。他的写字台上放满了书,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书的封面都仔细地用白纸包着,上面用英文标注着书名。

  当记者要求看一看他编写的两本词典“宝贝”时,他小心翼翼地从贴身的一个兜里,拿出一串绳子还系在身上的钥匙,打开了抽屉。记者看到偌大一个抽屉只放着两本册子和零散的一些书稿,翻开册子就看见一排排整齐的词条和解释,里面的文字十分工整,一个外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释义。这些解释都很仔细认真,像Panama这个词条,后面就解释着“巴拿马(首都)(港)”,表示巴拿马是首都也是港口。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两本书可都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他的晚年生活可都交给它们了。

  老人是辽宁沈阳人,除了现在有点耳背,他的思路还相当清晰。“我在邮政局从事分发邮件时打下了编词典的基础。”老人解放后做过翻译海外邮件的工作,也当过学校的外语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后,又来到余姚邮政局工作,帮忙分发翻译外国邮件。在他的工作过程中,世界各地的地名就成了经常接触的东西。为了方便自己查找,他就把自己知道的地名按照国别和城市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注释翻译成中文,并整理成册。等到他不再工作时,这样的小册子已经有整整20多本。

  这两年,邢郁文空闲了下来,但又耐不住寂寞,于是就翻看以前的东西,这一翻就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他原先记载的一些地名已经更改,有些翻译已经不规范了,看着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心血都要被淘汰了,他突然就有了想法,要以这20多本册子为基础编写一本世界地名词典。

  刑郁文年轻时上过军校,读的专业是战地通信,精通英、法、俄、日、德、西班牙语等六种语言。

  老人告诉记者,在东北老家时,他的父亲从事外烟经营,跟外国人接触频繁。从小耳濡目染使得他对外语很敏感。除了父亲生意上的来往客人,他的邻居和后来的工作对他精通六种外语也起了很大作用。“我的邻居有俄国人、日本人,我和他们的交流中学会了很多。”后来他趁着在军校念书的机会,又一口气读了两门外语。再后来他来到青岛市邮电局工作,主要负责外文邮件的翻译和分发工作,这也让他的外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尽管有语言和资料的基础,但老人并没有马虎,一贯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先后六易其稿。他说,编词典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有时为了求证一个地名的正确翻译要查询很多资料,有时查不到自己就很着急,真的是寝食难安。“我现在什么书都看,报纸杂志,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拿到手上,必看出现的地名。”

  现在他整理着包括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6000多个词条。他说,这些词条在邮局内部使用已经足够了,现在他手头上已经有英文和法文两本词典完成了。如果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两本词典马上就能使用。“我对这两本词典充满了信心。”老人显得十分乐观。

  (朱尉袁妙飞陈健明)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