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在11月8日上海市文联召开的姚剧《母亲》表演艺术研讨会上,上海专家称该剧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既具现实意义,又具现代艺术风格的戏剧佳作”。戏剧评论家端木复坦言:今年国际艺术节民族戏剧弱化,除了京剧、昆剧和十几台话剧,其他都是国外的歌剧、音乐剧。像姚剧这样的地方戏剧更是国际艺术节上稀缺的门类。
笔者从上海国际艺术节也可以看出,在现代语境下,姚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其实还是十分可观的。姚剧这个剧种和《母亲》这个永恒的名字以它卓而不群的特色,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关注。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言,母亲这个词,与观众有着自然的亲和力,谁都有母亲,全世界的语言中,母亲的发音都是相似的。能用姚剧这个母亲剧种,演出《母亲》这样反映青少年教育这一世界性问题的戏,可以说是姚剧在国际性的舞台上与整个世界的一次对话。
在物质富裕而精神却淡漠、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疏离的现今,能否让剧中董梁一样的独生子女们把中华民族的“孝”重新拣拾回来,《母亲》所揭示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和幸福。姚剧《母亲》以她的质朴、自然、亲切,打动了观众,母亲的扮演者柯东琴的表演没有刻意的夸张、过分的张扬和离谱的渲染,她可信、可亲、自如而有张力的表演赢得了专家的赞赏。
用戏剧家周本义的话说,整出戏现实主义风格与浪漫的戏剧表现形式,用大写意的手法,把感情的浓与淡,舞台的明与暗,人物的动与静,道具的虚与实处理得恰到好处,无论从精神内涵还是文化内涵来说,姚剧《母亲》都是社会大转折时期一个难得的好戏,应该将它精心打造成一个能够流传下去的现代精品,让《母亲》在姚剧的舞台上留下更精彩的历史记忆。
姚剧是个宝,想让人们通过《母亲》这样的好戏了解姚剧这个剧种,就要把姚剧自己的东西牢牢守住,人物的动作、唱腔都应该“姚化”,让老姚剧的味道浓一点,更加凸现姚剧本身的特色。这是好多专家和观众看了《母亲》以后的肺腑之言。戏曲的发展和回归戏曲本体也许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一对矛盾,无论任何时候,戏曲的创新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创新,老树根基越扎实,新枝才能愈加繁茂和俏丽。
正如市艺术剧院院长寿建立所言,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母亲》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姚剧人更有信心了,姚剧要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开拓,把剧种普及得更广,把姚剧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姚剧能够从余姚走向全国,走上世界艺术展示的平台,在国际性的活动中与其他文艺品种一起交流,这再次说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地方特色的,才不会雷同于别人,才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戏剧的丰富多样性,也才有资格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对话!